7月12日至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赴黄山黟县文化调研团前往黟县宏村调研花灯文化。回顾此次“三下乡”活动,我来到这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古村落,在灯火璀璨中探寻历史长河里的宏村,去见证宏村花灯的前世今生。
【访千年古城,敬历史传承】
来到宏村,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我被眼前景象所震撼,青藤缠绕千年古树、绿水架起百年石桥,青石板的小巷、石墙墨瓦的房屋和婉转动听的徽语,宏村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据宏村研学基地的黄洁老师所说:“宏村里的俨然屋舍大多都是明清时期所建,经过千百年风雨打磨,仍然留存,这必将有它存在的意义。”实物是记载历史的最好方式,元谋人的发现使中国历史向前推进100多万年,宏村的留存,也必然是我国历史与古文化挖掘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珍宝。身为当代人,我以我见证了历史而感到自豪,我们当代人也更应该好好保存这笔财富,让它走到未来更远的地方,为了民族文化自信、文化根源。
图为宏村古村落景观。祁冬雪 供图
【观花灯盛况,敬非遗新生】
黟县花灯曾经因为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断代的情况,黄老师始终怀念着记忆里的花灯盛况和闹花灯所产生的群众凝聚力,始终惦记着“游子千里,燃灯家在”的离家之人心境,所以她不辞辛苦地挨村挨户去寻访,通过村民口述并结合影像、文字记载还原制作工艺,随着黄老师的多年努力,宏村花灯再现曾经的热闹繁华,每逢举办活动,大街小巷里的村民几乎都会到场,“当地的村民感慨这是记忆中的味道”,黄老师讲述那个场景时,心潮澎湃、泪光闪烁。听了黄老师的肺腑之言,我切实体会到花灯不只是一件非遗,它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精神文化,它是一个村子的情感纽带,这是现今社会所缺乏的,由于生活的快节奏,人们情感的淡漠,善意的削减,社会虽然在发展,但人们精神世界越发匮乏,我们正需要像花灯这样的传统文化,为世间带来更多温情。
图为研学基地黄洁老师为队员讲解宏村花灯。冯南然 供图
【叹古今流转,敬文化复兴】
据黄老师所说,目前的花灯除了增添了一点现代元素都是纯手工的,它们都是手工艺人一步步劈竹篾,塑造型,糊棉布,绘画填色制作而成。在宏村的研学基地,我看着一盏盏活灵活现的花灯,无不慨叹传统技艺之出神入化。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宏村,我们合工大学子和安农大学子异地相逢,与研学基地一同举办并参与了闹花灯的活动。我们两个学校的学子们,一起举着龙灯、鱼灯、兔灯,随着鼓点左右摇摆,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观看,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呈现出的景象精彩纷呈。黄老师讲古时的节日闹花灯场景“五色十光,备极奇巧,合城士庶往观,摩肩接踵,车马填巷,灯火达旦”,我相信随着“文化自信”深入更多人的内心,花灯之盛况定会再现,中国的文化之灯火一直长明。
图为实践成员参与闹花灯活动。金徐扬 供图
图为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两校学子合影。祁冬雪 供图
鼓声落幕,花灯游宏村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感动常存在心中。此次“三下乡”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份宝贵而难忘的经历,我们走近黟县非遗传承人,访遍“活态传承”优秀案例,我更明白,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结合自身特点,结合时代特点,去转型、创新,才能走得更久远。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肩要继承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一肩要开拓非遗传承的光明未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的努力下熠熠生辉。我相信我们会牢记嘱托,不负韶华,以青春之创造力推动非遗传承,也相信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历史长河中继续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20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