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之瑰宝,做今之栋梁
中国青年网枣庄7月20日电(通讯员 刘欣铭)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北大落榜生交流队队员于2023年7月19日在枣庄加入了书法与论语的旁听课。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而实践队员上的第一个就是书法课。课上,刘剑老师从书法的分类开始讲起,老师讲到书法分为五种: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其中楷书书法字形标准、结构严谨、支线流畅,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字体。
进入课堂,刘剑老师为实践队员们细细讲解了竖弯钩的写法。据刘剑老师所说“竖弯钩,又叫‘浮鹅钩’。起笔顿笔,由上而下行笔,竖末缓慢圆转向右平行,至末端顿笔向上勾出。”实践队员们看着刘剑老师的示范摸索出了竖弯钩的写法,认为竖弯钩在起笔时应该顿笔入笔。行笔时,要注意借起笔顿笔力度向下行笔,注意竖画要有变化,有时略右倾,有时略直,注意转折处要自然。收笔时,注意出钩宜短不宜长,注意出钩的方向要有所变化,且要自然。
图为实践队员听刘剑老师讲解竖弯钩的笔画走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欣铭供图
经过一节课的细心讲解后,刘剑老师讲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并邀请实践队员在黑板上试写自己理解后的竖弯钩。起初实践队员并不熟练,刘剑老师告诉实践队员“竖弯钩的关键在于笔画的粗细和弧度的掌握。笔画的粗细要与整个字体的线条相协调,既不能过于粗重,也不能过于细弱。而弧度的掌握则需要根据字体的特点和整体布局来决定。”渐渐地实践队员找到了感觉,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完美的竖弯钩。
图为刘剑老师指导实践队员练习竖弯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欣铭供图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张建梅老师带领实践队员进入了论语的课堂。“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意念真诚。张建梅老师教导实践队员们一定要做一个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
图为实践队员听张建梅老师讲解论语部分内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欣铭供图
张建梅老师说,只是用眼睛看,用嘴巴读,思绪却飘到了远方是万万不能的。因此,老师教育实践队员们逐字阅读,感受文字中的深刻内涵。同时老师鼓励实践队员们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其中实践队员就孝道和仁爱之道进行了提问。张建梅老师解答到:“孔子曾经说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孝道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孝道是一种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孔子强调孝道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孝道的实践,人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和社会。”
图为张建梅老师教导实践队员逐字阅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欣铭供图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经过此次旁听课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个瑰宝——书法与论语。它们不仅仅是死板的,浅显的,它们蕴含着做人的态度与做人的方式。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昂扬向上,做事稳重,坚持价值观的核心,以成为社会的有益之才。对于所学到的知识,实践队员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宣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21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