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与政府愈发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油纸伞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中石鼓油纸伞在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探寻油纸伞的传承及发展状况,并探索油纸伞的制作对于当地村民生活的影响,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朝阳实践团7人于7月7日下午至8日,赴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安乐村探访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并对石鼓非遗油纸伞的两位传承人及制作油纸伞的村民进行了采访。
与非遗传承人对话,聆听他们的故事
7月7日,队员们先是来到了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与非遗油纸伞的第五代传承人周汉宇老师傅进行了交谈。谈到非遗油纸伞的传承问题时,周汉宇老师傅脸上出现了认真之色。他告诉队员们,他是他们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位油纸伞非遗文化传承人并一直坚持着传承油纸伞非遗文化,截至今天已经30多年。“我喜欢啊!”这是周汉宇老师傅回答成员们问题时说出的最多的话语。他十分热爱并充分享受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同时,他表示油纸伞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同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责任,因此,周汉宇老师傅把“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作为了公司的标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周汉宇老师傅能正确地看待油纸伞与尼龙钢架伞两者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专注于油纸伞自身的发展。在谈话的最后,周汉宇老师傅表示希望油纸伞传播的更远,能更加深刻地进入人民的心中。
图为周汉宇老师傅与朝阳实践团交谈的照片。 陈丽霞 摄
同日,队员们与石鼓镇安乐村油纸伞第六代传承人周乐小师傅进行了交谈。据了解,周乐小师傅在传承油纸伞的同时对油纸伞的销售渠道和宣传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成员们对如今尼龙钢架伞取代油纸伞而使油纸伞丧失一定市场的现象向传承人提出来疑问。周乐小师傅告诉队员们,尼龙钢架伞注重的是实用价值,而油纸伞注重的是美观、颜色的丰富以及搭配的服饰。现在的国潮文化越来越火,旗袍和汉服的流行也为油纸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表示,为了保留石鼓非遗油纸伞这一项传统工艺的特点,工厂内油纸伞制作主打的仍是纯手工。为了使石鼓油纸伞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全国各地,占领油纸伞的蓝海市场,周乐小师傅将油纸伞与电商相结合,越来越多的销售渠道和宣传方式被运用到油纸伞的销售与宣传上。
图为汪翩采访周乐小师傅的照片。 杨琴 摄
与制作油纸伞的村民对话,寻访他们的故事
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是全国最大的工艺伞生产基地,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油纸伞生产体系,该公司将基础工序的制作分包给了安乐村100多户贫困村民,2019年获得了“湖南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资质。为了进一步探索油纸伞基础工序的制作和油纸伞的发展对村民生活的影响,队员们走进了两户村民的家中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油纸伞手艺人谭奶奶告诉队员们,她已经72岁高龄,制作油纸伞已有二十余年,平均每天可以制作四十把油纸伞架,每把可赚四毛五分钱,制作油纸伞带来的收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保障。另外一位年过古稀的油纸伞手艺人周爷爷表示,他已制作油纸伞二十多个年头,主要负责削骨。“我之前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能坐在屋子里干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是在采访时周爷爷对队员们说的话。在聊天过程中,爷爷奶奶向成员们表达了他们对油纸伞喜爱以及他们想要油纸伞“活下去”的希望,油纸伞给他们带来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给他们创造了稳定生活水平。
图为谭奶奶正在教蒋晗对孔照片。 杨琴摄
非遗传承进行中,创新发展在路上,乡村振兴渐推进。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为当地大部分贫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队员们表示,传承非遗文化不仅要继承产品本身,更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给非遗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让非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久留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22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