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7月10日至7月12日,化学与化工学院赴黄山市黟县扬文化之帆,“黟”起向未来暑期实践团队赶赴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画里乡村——宏村,从徽州古村落资源、当地非遗传承以及当地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
【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浣汲未纺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宏村有着“画里乡村”之称,全镇完好保存明清民居有140余幢之多,堪称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代表地之一。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宏村景色 祁冬雪 摄
【守正创新,匠心传承——走近非遗传承人】
为深入了解当地非遗现状及发展态势,团队成员前往守艺人徽州三雕传承中心访谈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汪德洪老师以及宏村非遗研学与传播基地访谈黟县宏村花灯研学地负责人黄洁。
以作品讴歌新时代,以技艺弘扬正能量,守艺人徽州三雕中心的展馆中,陈列其中的形态各异的木雕,讲述着不同时代的人文故事,体现出一代代匠人接续奋斗、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汪德洪老师说:“我站在古代匠人的肩膀上最终使木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游子千里,燃灯家在”,回忆起黟县宏村花灯研学基地的创立与发展,黄洁老师很有感触,三年的时间,团队接待了几千人参与花灯活动,制作的花灯经常供不应求。传承百年的非遗,古时候能够凝聚一个宗族、一个村庄;来到百年后的时代,也能让游客热泪盈眶。这也反映出花灯文化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在旅游业的赋能下迸发出了勃勃生机。
图为汪德洪老手为实践团讲解木雕技艺 冯南然 摄
图为实践成员访谈黄洁老师 冯南然 摄
【访谈黟县文化馆馆长——了解“非遗+文旅模式”】
实践团成员走进黟县文化馆,对文化馆负责人胡燕老师进行访谈,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深入了解文旅产业是怎样影响并改变群众的生活。如今,黟县会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奖补,保证非遗传承人的生活自给自足等政策吸引更多人来到黟县。“文化要走出去,游客才走进来”,胡燕馆长告诉说:“旅游与文化就像天平的两端,相辅相成、协调互进才能和谐平衡。”这些政策引导着非遗传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旅带来的红利。
图为实践成员采访黟县文化馆馆长 冯南然 摄
图为实践团队与木雕艺人汪德洪老师的合影 祁冬雪 摄
作为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探寻优秀传统文化,沉下心又要敢于成,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践行青春使命。通过本次走访调研,团队成员表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青春力量汇聚成文化传承的不竭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22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