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追希社会实践队开启新的一天!我也开启了支教的第二次课,考虑到今天上课的班级都是由5到7年级的学生组成的,昨天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对简单,为了让学生对汉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新增了一些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课堂以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作为引入,同学们沉浸其中,小声哼唱。从同学们的表现看,用这个方式导入的目的已经实现,就是通过歌曲,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认字到现在,同学们接触到汉字不少,但是对于汉字的由来却知之甚少。于是,简单和同学们讲了关于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的故事,知道我们的汉字起初是象形文字并列举一些象形汉字。考虑到同学们已经知道汉字的五大发展阶段,于是放一些图片让学生辨认每个阶段汉字的不同特点。虽然同学们能够辨认出一些,但是对于每个朝代使用的汉字并不清楚,于是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进行加深拓展,特别是让学生知道秦朝统一使用小篆的重要影响。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新增中国语言汉字的特点,即独体单音、单音四声、一字多音。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带领同学们回顾学过的诗歌,从诗歌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比如讲到因为汉字具有独体单音的特点,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韵对、对偶,形成整体的句式和诵读的节奏时,让学生通过杜甫的五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感受对偶的特点。最后,和同学们玩起《节奏大师》小游戏,在玩的时候读准汉字的音调。
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发现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遇到课件打不开的时候,还是会比较紧张,在日后需要加强课堂应变能力。
撰文|梁思敏
摄影|梁秋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28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