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武科大“萤火虫”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奔跑在乡村振兴“最前线”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萤火虫”志愿服

(通讯员窦薇、杨美琳、石雨荷)“共同缔造”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为深入了解湖北省乡村发展状况,7月11日至18日,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武汉科技大学“萤火虫”志愿服务队抵达湖北省宜都市,深入高坝洲镇开展走访调研,以实际行动参与乡村振兴。

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7月14日,志愿服务队走进高坝洲镇特色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产业创新方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志愿服务队首先来到宜都市柑橘产业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柑橘富农思路。据园区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推动乡村振兴富农产业发展,宜都市政府成功开创柑橘规模化生产新局面,探索出标准化种植成功经验,并在全国推介。

“品相好的果子会作为鲜货直销,次之的则进入承包工厂进行深加工。在合作社的帮扶下,当地柑橘农的收入可观且有保障,这离不开柑橘加工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园区一线工人说道。

下午志愿服务团队参观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积极探索宜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产品养殖“双线并行”的突出成果。

据厂区负责人介绍,鲟鱼谷正在构建和完善涵盖从养殖到加工、国内外市场相辅相成的产业链,其中作为主要产品的鲟鱼子酱年产量可达70—80吨。此外,鲟博馆、鲟鱼主题公园等特色衍生产业也在进一步建设中。

队长余子洁说到,乡村振兴产业好离不开政策好,团队也将通过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发展当地旅游观光特色产业。

传承非遗文化 感悟匠心精神

7月16日,志愿服务队探寻乡村非遗文化,深入村田乡镇,倾听老一辈非遗文化继承者的故事。

志愿者们首先前往“中国谜语村”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拜访非遗传承人赵兴寿。赵兴寿分别从谜语的起源、猜谜的技巧、制谜的方法三个方面讲述谜语文化。队员石雨荷就谜语的发展方向,向赵兴寿请教如何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关系的问题,他强调:“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而传承最好的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才能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

据悉,桑蚕文化是宜都市高坝洲镇天平山村的特色文化之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志愿团队拜访了从事养蚕工作30余年的村民许文兵。许文兵家中养有75000只蚕,据许文兵介绍,每只蚕都会蜕皮三次,当蚕蜕皮的时候,他需要将75000只蚕蜕下来的皮全部收集并回收走,以免蜕下的皮影响到蚕的生长。

“没有哪一个工作是不辛苦的,能够做自己喜爱的事业并将上一辈留下来的特色文化传承下来,即使再辛苦也不会觉得枯燥。”许文兵感慨道。志愿者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志愿者戴雨薇说:“许老先生的坚持不仅仅是对他工作的热忱,更是他对天平山村非物质桑蚕文化遗产的坚守与守护。”

探寻三线历史 凝聚先锋力量

7月18日,在中光社区黄芳主任的带领下,志愿者服务队参观了高坝洲镇中光社区三线历史文化展览馆。

据了解,中光社区是由1965年建立的国营388厂家属演变而来的企业社区,三线建设是国家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大调整。初期,职工及其家属修建了军工厂,并逐渐形成了当地三线军工文化。

“我们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三线文化’,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发扬‘三线工程’的建设精神、奉献精神,才能推动村里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黄芳说道。

随后,团队来到皓光村村民杜宪任家中,在与他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2003年从事了三十多年的乡村中医工作。“那时候的人不重视疫苗接种,我拿着针到田间地头去给村民接种。”他回忆说。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利,杜宪任曾在夜里冒着几尺深的大雪出诊,沿着山路一晚上连着跑四五家。“学医苦啊,但是这事总得有人去做。”杜宪任说着,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杜宪任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三线文化,他也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发展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武汉科技大学“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将持续围绕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一线基层走访,调研特色产业、探索非遗文化、聆听乡村发展、弘扬时代精神,发扬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品质,展现青年学生创新素养和攻坚毅力,完成湖北高校学子火红青春与湖北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3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美好家园。此次实践活动…… 邱飞扬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实践进行时:传承红色基因,延续革命精神
有这样一些红色地点,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星罗棋布,它们联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未来,相互交错,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辉煌,铸造了民族前进的坐标。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强思…
山东女子学院三下乡:感悟领袖家国情怀,凝聚优良学风力量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工作要求,感党恩听党话,山东女子学院“爱之翼”乡村美育筑梦实践团开展《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读书分享会。“爱之翼”乡村美育筑梦实践…
体悟象棋风采,弘扬传统文化
2023年7月10日,为发掘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北大落榜生交流队来到济宁市邹城市南宫房社区,开展以“弘扬象棋文化,彰显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这次活动,…
湖北学子三下乡:尊重生命,关注成长
2023年7月2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的志愿者们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黄柿君安希望小学,开展“筑梦”义务支教志愿服务。本次活动志愿者老师们以“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主题,通过一则短片…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为老服务,暖心陪伴
大学生网报重庆7月7日电(通讯员佘妮娟孙网龙李梦)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要求,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重电“萤火虫”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走进南水北,助力立环境保护
河南城建学院“三下乡”:走进南水北调,助力环境保护中国青年网平顶山7月11日电(通讯员董佳慧)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
古村谋发展,奋帜傲南穹
古村谋发展,奋帜傲南穹摘要:革命情怀现璀璨,振兴之风拂千里近年来,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并借助新农村建设东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传薪火•入乡村•促振兴”旗帜飘扬 出征在即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传薪火•入乡村•促振兴”旗帜飘扬出征在即7月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赴铜梁县石鱼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宏识楼7206党员活动室举行。本次活动以“传薪火•入乡…
强农兴农 助力乡村振兴
华中农业大学赴宁夏社会实践团队今日到达了吴忠市,走访任桥村一家养殖场,这位养殖户家中有三个养殖大棚,总共占地面积接近六百平米,一共有接近两百头肉牛和奶牛,其中奶牛占了近三分之二。养殖户马先生家…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大学生网报重庆7月12日电(通讯员佘妮娟孙云龙李梦)为积极推动保护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率,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理念,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