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红色文化的磅礴力量,2023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Redcul-追思溯源实践队队员任晓菲赴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调研,深刻感受渤海老兵“大义大爱、无私奉献、听党指挥、永葆信念”的兵团精神。
图为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正门 任晓菲 供图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于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阳光大街中段331号,以“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教育”为主题,馆藏文物丰富,通过图板、革命烈士遗物、人物塑像、勋章证书、场景模拟、动画技术等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渤海军区教导旅解放西北、保卫边疆和戍守新疆的英雄事迹,展示了这支来自鲁西北的翻身农民组成的渤海军区教导旅全体官兵舍小家为大家,离开故土保卫国家的优秀品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先后参观了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两个展厅,每到一处,实践队员都认真听取讲解,瞻仰革命文物、聆听红色故事、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教育基地展览图 任晓菲 供图
实践队员首先参观了第一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铺满整面墙的浮雕,浮雕中的将士们神态坚定,士气高昂,眼神里饱含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第一展厅主要展示了渤海建军和转战西北的历史。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八千多名宁津子弟兵舍小家为大家,肩负着“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信念踏上了西征路,铁血万里、历尽艰辛,先后参加了十大战役,相继解放了16座城市,歼敌2.78万人。让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在荔镇抗击战中,为守住荔镇,掩护主力部队突围,面对敌人数倍于己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战士们岿然不动,誓与阵地共存亡,战斗持续了14小时,最终用惨重的牺牲挽救了全军覆没的危险。“不打倒蒋介石不结婚”的刘华顺,宁津人民形成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共识,承载着薛光荣老战士对党的忠诚与初心的军毯,栗政通写给父亲的告别信……无一不体现着战士们的大义大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随着参观的深入,实践队员仿佛置身于那革命烽火之中,渤海教导旅的将士们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的形象在脑海中愈加鲜明。站在红色的党旗下,实践队员重温了入党誓词,激励他们牢记初心使命,为中国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图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第一展厅浮雕 任晓菲 供图
紧接着,实践队员进入第二展厅进行参观。战争的胜利没能让西征的山东子弟兵踏上回乡的路,此时正有解放新疆屯垦戍边这项艰苦卓越的任务在等着他们。实践队员了解到,当时新疆地广人稀,大批部队进驻物资远不够需求,甚至连开荒的工具都没有。部队抽调人员组成铁木工,日夜锻造工具,没有房子就住地窝子,没有水就开沟筑渠,没有牲口就用人拉犁耕作,在这种极端简陋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开拓荒原,在边疆大漠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成为了中国边境线上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镌刻在祖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上,更是永远激励着实践队员不忘来时路,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复兴奋勇向前!
图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第二展厅战士拉犁雕像 任晓菲 供图
图为渤海军区教导旅精神墙 任晓菲 供图
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重温渤海军区教导旅的峥嵘岁月,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弘扬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大义大爱、无私奉献、听党指挥、永葆信念”的精神,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积极担当作为,勇担时代重任,传播先辈们的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41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