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到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华文化,实现文化交流,广东海洋大学“研之有义队”于近期到海南省三亚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寻求“一带一路”背景下三亚疍家特色文化的保护方法。
初访疍家文化陈列馆探寻疍家特色文化
广东海洋大学“研之有义队”来到了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与陈列馆馆长郑石喜就陈列馆和疍家文化的相关情况展开交谈。
7月8日,“研之有义队”来到三亚天涯区南边海新渔村的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受到了陈列馆所有工作人员的欢迎。在陈列馆馆长的热心带领下,队员们参观陈列馆的八大展区,并在馆长帮助下,有幸见到三亚疍家文化传承人张发结、陈水蓬等人,听其演唱《哥妹双双渡银河》、《十二种花》、《十八双送》、《三亚有个小渔村》等颇具代表性的咸水歌。
在对馆长就三亚疍家文化保护以及如何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传承发展疍家特色文化的专题采访中,馆长表示,疍家文化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宣传不到位,缺少系统有效多样的疍家文化传播手段;二是对疍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一个文化品牌。
“咸水歌是疍家人珍贵的回忆”
广东海洋大学“研之有义队”邀请到三亚疍家咸水歌乐队,在三亚文化广场举行咸水歌歌会,并在新浪微博“研之有义”进行现场直播。
7月9日18时许,咸水歌歌会正式开始。疍民们一个个精心打扮,穿上疍家特色服饰,笑容满面地出现在舞台上,先后演唱了《疍家歌谣》、《拿起橹来把歌唱》、《水路情长》、《疍家婚礼》等六首具有代表性的咸水歌,引起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谈及疍家文化之魂——咸水歌,乐队骨干“梁姐”说:“咸水歌记录着疍家人祖辈生活的点点滴滴,饱含疍家人的情感,这个疍家人来说是珍贵的回忆。”她表示咸水歌的发展目前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表演机会少,缺乏舞台经验;二是咸水歌本身缺少固定的乐谱和曲调,靠的是口耳相传;三是国家、大众对其重视度不够,缺乏文化认同感。
“一定要保护好疍家特色文化”
为进一步了解咸水歌,广东海洋大学“研之有义队”在广州大学吴水田教授的推荐下,对咸水歌歌手郭亚清进行专访。
7月10日,“研之有义队”来到咸水歌歌会创始人兼歌手郭亚清老师家里,就疍家文化的相关情况与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实现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专访,访谈在郭老师小孙女甜美献唱声中结束。
“我们疍家人以前地位极其低下,处处受歧视,不允许与岸上人通婚、文化水平低又没有读书场所……”面对疍家文化的逐渐消亡,郭老师强调,一定要加大力度保护好疍家特色文化。首先,疍家文化保护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实把疍家文化保护跟“一带一路”结合起来,把疍家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推广出去,打响疍家文化的旗号。其次,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要把疍家人的灵魂——咸水歌传承给下一代,保护好疍家人的“根”。
“疍家文化一代不如一代”
7月11日,广东海洋大学“研之有义队”来到三亚疍民聚居地——南海社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疍家文化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呀!以前我们在水上生活,风里来,雨里去,现如今,特别是上岸之后,很多年轻一代对疍家文化传统闻所未闻,甚至有一些不知道自己是疍家人。”谈到疍家文化,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伯忧心地说。
疍家文化现状不容乐观
7月13日,广东海洋大学“研之有义队”来到海南三亚崖州中心渔港、丝路之塔、崖州中心小学开展“一带一路”下疍家特色文化研究与保护的调研活动。在对渔港商户、崖城居民、崖州中心小学的老师等人的采访调研过程中,队员发现疍家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人对疍家特色文化知之甚少。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分工明确,积极配合,先后走访了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南海社区、中心渔港、丝路之塔……采访到了陈列馆馆长、郭亚清老师、咸水歌乐队骨干“梁姐”、广州大学疍家文化研究者吴水田教授……,对疍家文化的现状以及其保护方法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目前,各项后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