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33为探寻浙江省乌镇的古风传统,历经三小时,我们来到了乌镇。
乌镇,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乌镇境内水系属太湖流域,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镇。
乌镇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有六千年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乌镇不仅有秀丽的景色,更有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民俗底蕴。
1.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
2.分龙彩雨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亦称“分龙节”。传说司雨的龙王们于此日分赴各自管辖的区域降雨,故又名分龙,是日各公益性消防组织——水龙会照例举行消防大演习,届时各坊水龙会整装集队,带上全副救火器具,会聚于镇中旷地河畔。
3.天贶晒虫
农历六月初六,时值盛夏烈日,乌镇镇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宋代曾定为“天贶的时节”,其原由是真宗皇帝赵桓的一个精心编造的梦话,后人觉得乏味,便把传统的七月初七“曝书日”移了上来,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是日牵猫狗浴于河的习俗,据说可避虱蛀,镇人晒热水为孩童洗澡,妇女于是日洗发,而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则是由混浴引申而来。
在历史、文学造诣方面,乌镇历史上不乏杰出人才。乌镇镇的名人大家荟萃,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理学家张杨园、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乌镇镇自宋至清千年时间里出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
乌镇镇古代最大的名人是大分裂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他曾在乌镇镇筑馆读书多年,并编撰了《昭明文选》,此书对中国文坛影响极大,可与《诗经》、《楚辞》并列。
中国近、现代有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文化界大师木心等等。文学大师茅盾(原名沈雁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文化部长,其小说如《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是“五四”以来优秀文学的典范。
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书画大家唐宰相裴休、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孝宗、编选《唐宋八大家文抄》明代散文家茅坤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就像孟京辉先生说的:“我的乌镇就是起床、玩、吃好吃的、看戏、愣神儿、喝咖啡、吃夜宵、喝酒、混沌、晕醉、睡觉、做梦”,对于来到乌镇的人们,戏剧并不是全部,而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的五味杂陈。
乌镇的成功在于乌镇不再是一个观光型的景区,而是让人们体验感受并痴迷的生活方式,乌镇(景区)变成了戏剧节(文化)的承载体,戏剧节正为这个千年古镇带来充满生机的未来。
由此看出,好的活动永远不是瞎搬硬套,而是优先考虑活动与项目的结合性,在人们对旅游观念升级的今天,文旅人更要跟上脚步把握方向,从各个方面对景区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尽管这条“取经路”会比较艰难,但一定不虚此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5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