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先扶贫,扶贫先扶智,三下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少不了对于乡村教育的扶持,7月20日,长安大学赴贵州遵义梯子岩“相伴振兴路,朝夕共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凤冈县土溪镇鱼泉村党支部与梯子岩当地村总支书记卢显对接工作。在简短的寒暄后,实践队就梯子岩当地的情况对卢书记进行了采访。从卢书记的讲述中,实践队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梯子岩。
梯子岩的村史据考究起源于明代,村民们移居此处后,在山林之间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垦田地,逐渐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大村落。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山野之外的世界,走出去的年轻人也希望可以让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教育手段走进群山之中,为故乡的父老乡亲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
访谈过程中,卢书记表示,当时梯子岩的发展问题关键是交通问题,他向记者分享了一句梯子岩的经典谚语:“梯子岩,十重山,嫁女抬轿难过川”,生动地反映出梯子岩所处的闭塞环境。但困难总比办法多,卢书记随后向记者讲述了1993年后梯子岩的公路修建史。从1993年村民自发筹资修建的砂石路,到现如今平坦易行的水泥路,近20年的时间里,梯子岩村民始终秉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图强求变”的梯子岩精神,为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着。谈及梯子岩村民如今的生活条件,卢书记表示:“村民们的生活相较以前有了太多改善,但更美好的生活依然每一位村民的追求和期望,我们也会继续奉献基层,建设基层,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图为卢显向实践队员讲述梯子岩公路修建史以及脱贫攻坚史。陈兴龙 摄
谈及梯子岩的脱贫工作,卢书记热情地向实践队展示了近些年在脱贫攻坚上作出的努力。记者了解到,除交通之外,在人居环境方面,村中采取“三改三化”的政策,全力打造宜居乡村环境;在基础教育方面,政府积极落实对大学生的“三免两补”政策,保证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两免一补”政策切实惠及群众;经济发展角度上,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前往周边脱贫优秀县调研学习,根据当地风土人情与生态环境引入金银花、核桃在山区种植。并因地制宜打造有贵州特色的茶叶园区,大力推广当地特色的茶酒文化,旅游业与实体经济两手一起抓。
谈及支教队为当地带来的变化,卢书记肯定了支教队伍对于当地孩子们学习上的帮助与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同时以十年来村中大学生数量的显著变化佐证,对支教队伍教学工作的现实影响力表示认可。现今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的概念的引入,卢书记对于未来可能引入的“云支教”活动也发表了看法:“云支教的落地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我们这里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也愿意接受大胆的尝试,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传统支教的优点,传统支教中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是云支教所无法做到的,未来支教的方式应向云支教与传统支教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随后,实践队对鱼泉村副主任王旭峰进行了专题访谈。访谈围绕王旭峰主任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初衷、过程、困难等方面展开。谈及如何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时,王主任向记者讲述了他从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返乡成为大学生村官的经历,他表示:“其实还是有一份乡土情怀在里面,我自己也是本村人,落地生根,在村子里也能完成自己的理想,也可以去为老百姓服务,希望把家乡在自己的能力之上建设得更好。”王主任还提到,大学生村官和支教志愿者们都是具有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的群体,他由衷地感谢实践队伍来到梯子岩进行支教活动,希望双方之后能够加强联系,实现校乡联动,形成富有地区特色的支教新模式。
图为实践队与王旭峰展开专题访谈。陈兴龙 摄
十年前行路,振兴进行时,了解了梯子岩人民的奋斗历程后,实践队员表示,梯子岩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梯子岩村民不懈奋斗新时代,同样也激励着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支教群体艰苦奋斗,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图为实践队员与鱼泉村村委领导合影留念。陈兴龙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8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