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娃交给你们,我们很放心的嘞,你们愿意来到这里,我们要好好感谢你们嘞!”在梯子岩组的一个古朴小院子里,当地村民卢冉用热情淳朴的贵州方言表达着对支教队员的感谢与信任。经过为期两天的招生和家访工作,7月15日上午,长安大学“相伴振兴路·朝夕共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鱼泉村梯子岩组正式开始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
通过前期调研,实践队了解到,梯子岩组的孩子学习情况普遍不够理想,多数学生还处于迷茫状态,对于未来缺乏整体规划。此外,有部分学生面临升学,日常学习压力较大且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实践队最终确定了“因人而异,精准辅导”的支教方针。将暑期支教分为小班、大班、一对一辅导班三个班级,其中小班与大班主要采取授课制,将基础课与趣味课相融合,一对一辅导班则主要针对升学学生开设,进行学科课程的专门辅导。
山间清晨空气清新,鸟鸣清脆动听,孩子们早早来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作为开班英语课的授课人,实践队员王梦菡准备充分,针对学生年龄阶段设计了较为契合的教学目标,并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考虑到学生大部分处于三年级及以下水平,故课程内容多集中于实用的口语表达和简单词汇的复习巩固。课后,王梦菡说:“我最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我的课程中逐步培养英语学习意识、积累实用口语习惯,勇于开口、敢于表达,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有所收获。”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学生复习词汇和语法知识。陈兴龙 摄
英语课后,孩子们徜徉科学的海洋,感受科技的魅力。实践队员陈兴龙以航天科学为切入点,从世界航天的起点——万户开始,介绍为航天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再从钱学森归国,奠基中国航天事业讲起,培养孩子们热爱党和国家,默默耕耘社会的理想信念。陈兴龙将知识性内容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受到孩子们的一致好评,“小陈老师讲课太好玩啦!”“小陈老师,再多给我们讲一些吧!”对此,陈兴龙表示,孩子们的积极反馈和认可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和信心,之后他将认真备课,努力给孩子们传授更多知识。
图为学生认真聆听航天科学知识。陈兴龙 摄
为唤起学生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支教队开设了国学课程,由实践成员苏凡授课。苏凡以成语为切入点,通过成语分类、成语故事、成语纠错和成语游戏四个环节,串联国学经典故事,并在游戏中纠正易错和易混淆的成语,教室里传出郎朗的阅读声,课堂氛围十分欢乐。苏凡表示,国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实现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手工课上,实践队员刘雪丽和张嘉怡带孩子用超轻黏土进行手工制作。刘雪丽给孩子们讲授了使用黏土的注意事项与具体的教学安排,孩子们对这样一堂有趣的手工课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创造欲。制作过程中,队员张嘉怡注意到一个名叫卢瑾萱的女生有些胆怯和内向,“我看到她(卢瑾萱)一直坐在角落,很少和其他孩子沟通玩耍,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捏彩泥,对自己也不够自信。所以在课上我就尽量多给予他一些关注,我想通过爱和表扬来试着培养她的自信。”张嘉怡向记者讲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明显看到她有些进步了,还主动和我打招呼,感觉自己的播散爱意得到了回报。”
图为支教成员与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合影留念。
结束一天的课程后,实践队进行了工作总结。实践队队长唐鑫坤从课程设计、课程效果、学生反馈等方面对支教工作做了总结,各授课队员反思了各自课程的不足与教学经验。最后,经过讨论,实践队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解决方案。队员们纷纷表示经过一天的支教活动感受到了支教的不易与辛苦,但快乐与幸福是更重要的部分,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身支教活动,发挥自身价值,以点点微光为孩子带去美好希望。
图为实践队召开工作总结会,各授课队员反思了各自课程的不足与教学经验。陈兴龙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8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