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岭师学子助推蚕桑产业“破茧重生”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作者:发行美好队

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带着激情和使命感来到吴川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结束了为期十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短短十五天里,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发扬蚕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由十七名成员组成,他们怀着对蚕桑文化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关注,自发组织并投身到这项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发扬蚕桑文化,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升乡村经济的活力。

图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第一天出征。吴宇瞳 供图

在此次前往吴川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参与了蚕桑养殖、蚕丝被加工等环节,亲身体验了蚕桑产业的全过程。通过实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深入掌握了蚕桑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并与基地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了解到他们的艰辛与辛勤。

图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帮忙收网。吴婉婷 供图

为了将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多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形式,将吴川长岐蚕桑基地的美丽景色、丝绸加工的精湛技艺等展现给观众。他们用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讲述,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和点赞,成功地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了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

图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进行直播。吴婉婷 供图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还注重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交流。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蚕桑文化调研活动,他们来到长岐镇上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掌握当地居民对蚕桑文化的了解程度,他们不仅增进了与当地居民的友谊,还切实提高了居民对蚕桑企业的关注度,对促进蚕桑企业与群众有效沟通,提高蚕桑企业的生产效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到了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

吴川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欢迎这支充满活力的社会实践队伍,他们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努力不仅为蚕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益借鉴和宝贵财富。

通过吴川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支团队以自己的努力宣扬蚕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带去了新的活力。吴川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麦艳贞也对他们的到来和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扬,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蚕桑产业将焕发勃勃生机,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也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宣扬蚕桑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与蚕桑基地负责人进行合照。吴婉婷 供图

撰文/周安丹 初审/吴婉婷 复审/张纪园 终审/李华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1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劳动创造美,志愿促成长】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显著的实践性,为加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心向党,…
“保护红色遗产,宣传党史教育”暑期实践新闻稿3
红色文化繁荣:信阳市新县的革命印记——数学与统计学院“保护红色遗产,宣传党史教育”暑期实践队2023年7月2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保护红色遗产,宣传党史教育”实践队前往信阳市新县对当地…
山东学子三下乡:深入社区基层,践行青年使命
中国青年网7月10日电(通讯员:蔡一曼白雪雨)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升社会化能力,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美阳阳Ⅸ”大学生挂职锻炼实践团仁风街道仁和社区…
湛科学子三下乡:调研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大学生网报桂林2023年7月11日电(通讯员杨婷张国林徐静仪)为进一步带动勇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政策,湛江科技学院“心连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于7月11日上午9:15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到…
共度欢乐暑假
七月,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为提高师范生综合素养,引导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从7月1号开始在泰州海陵区、泰州兴化、家乡地地区开展了趣味数学、特色书法课、歌唱…
安工三下乡:艰苦奋斗 文化发扬
结束了好几天的三下乡活动后,我静下心来想想,才知道所谓三下乡服务活动,就是去体验基层的工作生活。蹒跚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虽然不能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地生活相比,但汗流浃背,泥裹白鞋的亲身体验却…
“保护红色遗产,宣传党史教育”暑期实践新闻稿2
呼唤红色遗产与党史教育的传承共识——数学与统计学院“保护红色遗产,宣传党史教育”暑期实践队为了了解农村群众对红色遗产和党史教育的认知程度,提高人们对红色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对党史教育的重视态度,华…
青岛科技大学枣庄薛城区“文化振乡兴”人文观察团(三)
越今怀古耳畔终有梦,心藏天光光,若是故人归去来,映林客中影,看破意山书玉灵,听那白日风中词,命空空。身旁车轮旧,碑前烟缈缈,但得命影相照间,逝去又何妨?尝一世人间辛酸,唱一曲车正乐事,终全全。…
学子三下乡:爱心奉献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访樱桃基地,画振兴蓝图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访樱桃基地,画振兴蓝图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生活的保障。为了了解乡村产业(樱桃基地)的管理,运作和发展的整体情况,以及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村民经济就业情况带来了什么,7月23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