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提升国家文化传播的倡导以及陕西省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的政策,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寻遗觅昭”数字化传承建设调研团走近“唐十八陵”之一的昭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工作旨在通过建设昭陵数字博物馆以及双语视频制作等方式充分向国内外宣传陕西帝陵,以期更好地弘扬和传播陕西文化。
7月12日上午,队长常欣怡作为代表参与了西北大学校团委召开的“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培训”。7月13日,团队成员召开有关三下乡的行前筹备会议。会前,指导教师曹若男老师就调研方向和内容与实践团进行交流,并提出指导意见。会上,队长对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日程、小组分工、工作内容、前期资料的整理收集进行了安排。其次,团队成员对此次社会实践调研对象:昭陵的数字化建设需求与现状、外宣英译的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7月14日下午,队员们前往昭陵博物馆进行调研考察。昭陵博物馆现有陈列室四座,即《昭陵文物精华展》陈列室,《昭陵唐墓壁画展》陈列室,《昭陵碑林》陈列室两座。首先,队员们在导游细致讲解下对昭陵精华展进行充分了解,馆藏昭陵独有的瓷胎彩绘釉陶俑200余件,集绘画与雕塑于一身,其造型生动形象,促进了队员们对瓷胎彩绘釉陶俑的认知。
随后,队员们前往《昭陵唐墓壁画展》进行参观。唐墓壁画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及唐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馆内壁画多为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众多男女侍者及仪仗队伍被绘制于墙面上,队员们在馆内行走、观看,仿佛穿行于深宫大院之中。
接下来,队员们来到昭陵碑林第一陈列室,该陈列室共有21座石碑,这些碑石主人都是当时皇室成员和名家,比如孔颖达碑,兰陵公主碑等。除了石碑之外,展厅内还陈列着大量的墓志,这些墓志石色晶莹,雕刻细腻,以尉迟敬德墓志最为著名。
紧接着,队员们参观了昭陵碑林第二陈列室,室内石碑雕刻精美,文字如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参观过后,队员们收集了众多资料和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为建设数字博物馆网站奠定基础。
7月15日,调研团队探访唐昭陵遗址公园,漫溯时间长河,领略太宗雄风。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为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开创了唐代帝王“依山为陵”的建制先例。
由于昭陵主陵尚未发掘,本次考察从九嵕山北麓上行。进入大门,一座刻有“昭陵”二字的石坊便映入眼帘。顺着石阶而上,不远处便可见一尊唐太宗塑像,他手端玉带,神态安详。
穿过太宗雕像,“昭陵六骏”浮雕石刻矗立在神道两侧,守护着神道尽头的北司马门遗址。
唐昭陵遗址公园负责人孙主任着重介绍了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石刻。据悉,西边三匹,从南至北依次为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东边三匹,从南到北依次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昭陵六骏”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被盗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在参观同时,调研团队与有关工作人员就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座谈交流,掌握了昭陵的数字化需求,对昭陵各介绍词进行了考察记录。团队将通过数字化博物馆和双语渠道,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体系,传播昭陵文化价值,吸引更多国际游客的关注和到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