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丈量调研村庄每一寸土地“为实践初心,以青春之实践贡献青年力量,于2023年7月8日积极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邀请了东尾村的驻村党员兼第一书记黄加伦同志到东尾村文化实践站进行采访,以此来近距离、深层次探讨东尾村乡村振兴政策,加深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
(图为东尾村驻村党员兼第一书记 黄加伦同志)
(图为采访现场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晓桦 摄)
在实践调研之前,我们团队了解到东尾村的发展模式为“红色旅游+三产融合”,但在东尾村具体是基于什么契机发展起来的,是基于什么情况下决定此发展模式等的问题上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对此,黄加伦同志为我们解疑答惑。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黄加伦同志展示目前所收集的资料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晓桦 摄)
黄加伦同志说道,东尾村的发展是政策好、资金足、领导负责、村民配合的综合结果,也是东尾村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机遇的结果。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到如今广东省“卫生村”、“红色村庄”、“旅游特色村”等荣誉加身,离不开东尾村抓住广东正式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60个村的契机,依托自身丰厚的红色资源建立展馆、修建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业的行动。东尾村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按着红色旅游综合体的规划一步一步往前走,充分利用国家下发的资金发展自家独有的特色文化。
(图为黄加伦同志为实践队成员解疑答惑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晓桦 摄)
而其“红色旅游+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一是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利用土地流转,大力引进“太空莲”经济作物,打造莲花种植基地,形成景观观赏、食品加工产业链,增加村集体经济效益;二是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加大东尾村“友益”玛仔厂的建设,实现产生的效益由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共同享有;三是着力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基地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在“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东尾村相较于其他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黄加伦同志说:“东尾村作为‘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比其他村多了很多荣誉称号,且其在文化上多元化融合的方式,如考古文化、海洋文化、书画文化的引入,吸引了很多资源,使经济效益有效提高,在竞争力上也比其他村强。”
(图为太空莲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陈韦霈 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践行者。黄加伦同志介绍到,东尾村是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而“熟人社会”讲究信任。在建设中,东尾村一方面为村民提供物质支持,建设者不讲空话,做出实际行动,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结合红色文化,在精神上提高村民的荣誉感、集体感。“建设者做实事,村民配合建设,有了村民的认可,我们就更有动力加油继续干!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他说,“东尾村的发展建设既是为了村民,又要依靠村民。”
(图为采访现场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晓桦 摄)
黄加伦同志在东尾村工作七年以来,一直不断思考着和研究着东尾村怎么去发展、怎么去建设、怎么结合红色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目标更好的实现,这也是他的工作重心。他强调,东尾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从教育层面出发,不仅要教育育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要与高校、教育机构、文化公司合作,打造东尾村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开设相关课程,更要在“五个振兴”的基础上,从纵向推进阶段性目标,进而推动长期的整体性目标的完成。
(图为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成员与黄加伦同志的合影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晓桦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通过本次的采访,我们感受到了东尾村村干部为乡村振兴做实事的责任心。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乡村的建设不只是依靠一方的力量,而是需要我们戮力同心、奋楫笃行。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面向未来,新时代的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8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