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16日电(通讯员 王有鹏)红色文化深深种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响应红色之路,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红色宣讲实践队于2023年6月29日来到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展开了一系列宣讲活动。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这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凭吊人流常年不断。人们通过拜访烈士陵园,聆听革命故事,礼敬先辈塑像等一系列活动学习红色精神,敬仰革命英魂。宣讲实践小队于上午10点到达景区。进行分工安排,之后便从北大门进入。面向北大门的北殉难处就义群雕呈浅赭色,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建于1979年,由大小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总重量1374吨,是目前中国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群雕塑造了9个共产党人、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前的不屈形象,他们中有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老工人和知识分子,在怒目圆睁的农民,有镇定自若的女干部,有咬着牙齿的小报童,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群雕的神情中透露着他们对革命的坚毅和对新中国的向往,让前来缅怀先烈的人们热血沸腾。
接下来实践小队从群雕环陵大道走,实践小队抵达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此纪念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从1926年到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有上万名革命先烈在这里惨遭杀害。他们的姓名有的无法得知,这些无名烈士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家庭,但是为了中国的崛起,他们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队友们细心聆听宣讲,在参观纪念碑的同时也勉励着自己。队员们通过倾听宣讲者的讲解,对与纪念碑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同时也巩固了红色文化在其心中的地位。
图为烈士群雕 中国青年通讯员 孟波 供图
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当代青年了解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精神的必经之路。《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的歌曲。它以低沉庄严的曲调,表达对极少数人压迫剥削绝大多数人的不合理的旧世界旧秩序的悲愤,不满和反抗;它以高昂铿锵的词句,激励劳苦大众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而英勇奋斗。实践队员们看着石碑上的《国际歌》歌词,感受其带来的力量,它让队员们更加能够理解先烈们为国捐躯的勇气和精神。《国际歌》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先烈们视死如归的勇气以及对自由和和平的向往。
图为实践队员宣讲国际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天 供图
介绍完国际歌后,实践小队来到雨花台纪念桥,桥长103米,宽12米,桥两侧坡面上各有12个1.2米的圆形花圈,共24个,寓意着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后人对烈士的无限思念缅怀之情。宣讲队员带着小队边走边向队员介绍,队员们走在纪念桥上,缅怀着先烈们。
图为宣讲实践队成员介绍纪念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康供图
之后宣讲队员到达烈士纪念碑,队员们在此向烈士们鞠躬祭奠,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参观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这使队员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烈士们为国捐躯的精神,也让队员们更好的学习和继承先烈精神。
通过此次宣讲活动,红色精神深深的刻进了实践队员的心中,新中国的富裕强大离不开每一个默默付出的先辈们,经过雨花台烈士陵园宣讲实践,更让队员们明白现在的和平安定是多么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学习和继承优秀的红色精神,做到知史爱党爱国,坚定自身的信念,并且有所作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以及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烈士群塑前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天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2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