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坚持“两创”这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古韵内涵,用“双语”讲好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故事,7月5日至7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探史略迹·译鲁魅力”实践队队员们前往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进行了实地学习和调查。
道在人间或可传,小在轻变已多年。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此次实践的主要目的地——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蓬莱市城北1千米的丹崖山顶,下临大海,殿阁凌空,云烟缭绕,素以“人间仙境”著称。
团队队员主要对蓬莱景区中避风亭、卧碑亭、苏公祠、戚继光故里进行调查学习。
随着第一缕晨光透过云海间,团队队员便已到达避风亭。避风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严泰建。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璧合,堪成称三绝。另外还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属十分珍贵之墨宝。更有神奇迷离之处——避风亭的建筑高踞山巅,面临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样的风,你在亭内点燃一支蜡烛,火苗也会纹丝不动。
在询问过当地导游后团队队员得知,避风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墙,城墙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当北风吹到弧形墙壁时,便形成了一股强烈气流,急剧上升。飞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内便无风可入。再加上亭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墙壁,只有北面留有门窗,空气不能对流。因此,尽管海风呼啸,门窗洞开,亭内却风丝不动,烛光不惊。
继续往东走来到卧碑亭。它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苏轼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苏公祠,苏公祠是了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广州的六容寺。团队队员了解到,苏东坡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因而时至今日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出蓬莱阁之后,电车骑行10多分钟,便至戚继光故里。
初到此处便可感受到历史浓厚的沧桑感,大门口处石碑上“戚继光故里’五个鲜红大字分外耀眼。走的是石砖路,看的是古代的建筑,一幕幕历史画面迎面袭来。戚继光和他率领的义乌兵,在抗击倭寇保卫国家的斗争中,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路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进入戚府正门,“吴天无涯”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径直往里走,是横槊堂。这是戚继光接待官员、友人和办公的地方。其名出戚继光的诗文集《横槊稿》,反映了他“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戎马生涯。戚继光既是武将,叉具文官风度,文才武略双全,兵法诗文精通。在一兵书里戚继光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现了戚继光居安思危,保国安邦的爱国情怀。
走过门房,有过堂三间,两边的廊柱上刻着冯玉祥将军于1934年5月谒祠时书写的对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正祠门上方为“戚武毅公祠’,“武毅”是万历末年朝廷赐戚继光谥号,其两侧楹联“拔剑光寒倭寇胆,拔云手指天心月”是郁达夫所书。前廊两侧陈列刀、枪、剑、戟等古代兵器12件,以及戚氏家谱和一些兵书。墙上挂有几幅反映戚氏征战的国画。一件件古物仿佛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拜谒戚继光故里,如在阅读一段沉重的历史。封建王朝的更替,长者数百年,短者几十天,无不如过眼烟云,而民族英雄的为祖国、为民族立下的不朽功勋,将与日月同辉,光辉万载!
实地学习结束,实践团队队员感悟颇深,在整理、编辑好材料后,以中英双语推文的形式将蓬莱文化古城流传的优秀故事和丰富内涵弘扬出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2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