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实践团队探寻薯香之道
中国青年网雅安7月21日电(通讯员 盛小芳 韩瑞)一直以来 马铃薯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智慧的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呈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马铃薯为原料的产品经由各种加工方式生产成各种食物形式,超市里的薯片,餐馆中的土豆菜系都是其在食品界的成果。马铃薯之所以这么受欢迎,除其良好的滋味与口味,其本身所具含的营养元素更是一个重大的成食原因。
2017.年6月15日 ,为进一步开发出营养与滋味双具备的马铃薯主食,薯香门团队开展了为期25天的“薯香门•马铃薯全粉蛋糕的制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次实践活动以“创新驱动发展,创业成就未来”为主题。依托学校的项目兴趣平台,同学们就马铃薯主食的研发问题,开展了“马铃薯全粉蛋糕制作”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此次活动组建了“薯香门小分队”。
本次实践性质的兴趣实验正式开展以后,队长先后召集了全体组员,就本次试验的过程做了简单介绍,并确定了每个人的详细分工,包括原材料的选购以及实验器材的操作等等,根据成员们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随后团队组员们依次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期预实验的准备为蛋糕制作过程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首次实验处理 文建川摄
本次对马铃薯蛋糕的开发主要以四个因素探究马铃薯成食在营养元素上最优含量,这四个因素分别是水含量、糖含量、蛋清蛋白配比以及马铃薯全粉和低筋面粉配比。
单因素实验首日,主要围绕制作蛋糕中改变水的含量来观察不同含量的水对蛋糕成型,口味及气味等影响。
实验的过程中,控制其它含量不变,实验流程不变,通过控制水的含量分别为25g、30g、35g、40g、45g进行实验。 通过这五组实验下来,通过小组成员进行感官评价,得到制作蛋糕过程中,若含水量低,得到的蛋糕表面粗糙,内部结构疏松多孔,口感干燥粗糙甜味较浓,气味浓郁醇香;若水分含量过高,蛋糕表面黏着,内部结构粘黏,无明显蜂窝式孔状,口感有粘牙现象。最终,通过比较这五组蛋糕的各方面因素,得出40g水的量为制作蛋糕的最佳添加量。随后通过通过同样的实验方法得出糖含量在1:3的添加量最优、鸡蛋用量在180g时的蛋糕表面疏松有弹性,色泽金黄,口感较好。
图为蛋液的分离处理 盛小芳摄
在这次马铃薯主食开发实验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包括预期内和意料之外的。蛋清分离时误将蛋黄流入蛋清之中,导致实验材料的浪费;烘烤时间忘记计时导致蛋糕烘烤时间过度等等突发状况。这些问题大多都被较好的解决。且综合来看,这次开发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薯香门团队此次对马铃薯蛋糕的开发只是马铃薯主食化道路上一部部小小的修饰符。马铃薯主食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从华认为,可以大胆预测,今后20年,我国粮食增量的50%要靠马铃薯。因北方受水资源制约,未来80%的增量可能在南方的冬闲田。而湖北就有千万亩左右的冬闲田和滩涂可耕地,一半以上面积适应马铃薯种植。值得一提的是,马铃薯在其便于种植的基础上,具备高营养低热量的特点,这一特点更是促使马铃薯主食化的一大助力。马铃薯食品主终将迎来它的一片天地!
马铃薯的元素含量表(图片来自网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