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邓欣茹)为扎实推进大中小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发挥美育、德育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涵育作用,7月23日下午,武汉科技大学产学研一体化赋能乡村振兴规划建设实践团红安队带领孩子们开展非遗灯笼制作手工课。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共同制作非遗灯笼,增进情感交流,体验非遗物质遗产的魅力。
“拍拍左右左,拍拿口底交拍放”,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实践团成员陈婷以杯子舞进行热场。简单的动作配上音乐的节拍,一个个纸杯在孩子们手中飞快转换。杯子舞不仅能调节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能让孩子很快融入到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提升专注力,为非遗灯笼制作做足准备。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张琪琪为在座的小朋友们介绍灯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灯笼作为装饰品不仅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着,实践团成员陈婷向小朋友们展示灯笼制作的步骤和材料,并详细讲解制作方法和要求。孩子们分分化身“小小非遗继承人”,开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小朋友在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用花草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星星、月亮、兔子等不同形状的灯笼。以竹木为骨架,用花草裱糊外壁,用流苏悬挂装饰,配以灯串作照明点缀。小朋友在制作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经过认真的制作,一盏盏精美的灯笼呈现在眼前,活动现场热闹温馨、其乐融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借助富有趣味性的灯笼制作活动,浓浓的非遗民俗文化在孩子间进行传承。小小灯笼让非遗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在愉快的制作过程中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心,呈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时代风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8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