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黄冈7月20日电(通讯员 钱锦)为增强文化自信、传扬非遗文化,2023年7月1日至7月3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与湖北省民间大师级烙画技能传承人胡友恒先生取得联系,走进烙画艺术,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刚开始学习烙画的时候,“拾遗”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对此感到非常陌生,在胡友恒老师的介绍和指导下,逐渐了解作画方式,深入体会烙画的乐趣,最终学有所获,感悟颇深。
传承一项工艺需要一颗热烈的心。热爱是支撑胡老师走下去的基础。胡老师的工作室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烙画,胡老师如数家珍般地向队员们介绍这些作品,从他的眼睛里,队员们看见了热烈的光。烙画工艺看起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真正懂它的人会将其视作珍宝。在探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艰难困苦的岁月里,默默无闻的日子里,胡老师以热烈之心抵御万难,寻找光芒。因为这份热烈,才能支撑着他长久地走下去。原来只要心中有热爱,再难的事情都能够坚持。
图为胡友恒老师向“拾遗”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介绍宣纸烙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锦 供图
宣纸烙画的创作需要绝对的耐心。首先,创作烙画的烙笔是铜制的,需要插电升温,升温的过程大概需要十分钟,这是第一重“等待”;在升温的过程中也不能闲着,反复烙画,不停刻画,静候作品慢慢显现,这是第二重“等待”。多年来,胡友恒老师坚持初心,用无比的细心和耐心描画他最珍视的作品。胡老师向队员们展示烙画姿势时,一握笔便是一幅画的时间,这期间始终要保持姿态不变,同时需要反复落笔、重复刻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胡老师坚持了这么久,从未放弃,如同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一样坚韧不拔、不畏困难。
图为胡友恒老师为“拾遗”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示范作画方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锦 供图
非遗文化需要传承。胡老师的工作室很简朴,摇晃的吊扇、素色的窗帘、陈旧的桌椅,这些简单而充满书画气息的元素构成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多年来,胡老师守着这间简朴的工作室,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在这里潜心于自我的提升和对烙画的钻研,创造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而支撑胡老师一以贯之、长久坚持下去的根源离不开“使命”二字。选择坚持下去便是选择了“责任”,这份“责任”意味着自发传承烙画文化,意味着奉献和担当。
图为胡友恒老师工作室的一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锦 供图
胡老师看见“拾遗”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如此用心地学习烙画文化,深感欣慰。当胡老师与队员们同坐,交流烙画经验的时候,他们之间便有了一种名为“传承”的连接。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需要有人延续它的光芒。如今,传承的重任落在了青年一代人肩上,青年人应当以坚韧、毅力、热爱传承烙画技艺,发扬非遗文化,用心浇灌非遗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相信它终究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图为胡友恒老师与“拾遗”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分享、交流学习烙画的经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锦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9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