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探索陕西本土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能力,2023年7月22日,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星汉何灿烂,奔赴向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活动。
一、参观学习
7月22日清晨,实践团抵达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并率先参观了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中央大礼堂是专为召开党的七大而修建的,建成于1942年。礼堂为砖石结构,长35米,宽30米,高11米,可容纳千余人,内部采用窑洞的拱形结构,是当年延安唯一没有木梁和木柱的建筑。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紧随其后,实践团来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中央办公厅楼1941年建成,因俯瞰形似飞机,亦称飞机楼。共有三层,一层分东、西两厅,西厅是中灶饭厅,东厅是作战研究室,后改为中央图书馆。二层是政策研究室和任弼时,李富春,杨尚昆,王首道的办公室。三层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室。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逼真还原的现实场景,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伟绩。
最后,实践团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的故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室和会议室,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和工作。在这里,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同时,毛泽东从事了巨大的理论工作,撰写出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40篇。
二、座谈交流
实践团同杨家岭革命旧址外宣部主任薛健就“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进行主题座谈交流。会上薛健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我们热切分享了杨家岭旧址的红色历史渊源、革命文化,深入剖析中央大礼堂建筑结构布局的历史内涵。通过薛健对革命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对细节的把控,使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奋斗历程,感受到了七大当年的艰苦斗争的精神,激发了我们对红色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实践团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鲜明地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从根本上指明了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政治方向。解放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龚靖怡同学代表发言,“将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延安精神作为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用鲜活的具有个性魅力的故事素材丰富契合思政课程内容,促进大学生学习发扬红色延安精神,对指导大学生学习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希望一方面邀请亲历者、见证人或基地的研究专家、讲解人员走进校园;另一方面,将思政课堂搬到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将讲解、体验、感受相结合,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郑莎、杨慧两位老师同薛健探讨了如何创新和改进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方式,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进一步规划安排。双方希望能够基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合作协议》,在深入挖掘杨家岭红色本土资源的基础之上,加深共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基地合作,探索红色本土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机制,要注重以红色资源为内容和载体延伸红色课堂触角,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人、启迪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党的辉煌历史中中汲取智慧力量。
三、实践活动
22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各自深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基层岗位中去,切身体验文旅基层服务工作。纪焱桓、龚靖怡参与文件整理的工作,整理归档相关的资料和文件,确保文旅基层服务单位的工作秩序和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杜春龙、郭明杰承接话务员的任务,负责接听电话,提供咨询信息以及解答游客的疑问,收集到大家的反馈和意见,为更好的基层需求、弘扬杨家岭革命精神做出服务。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在杨家岭的革命经历与丰功伟绩。杨家岭革命旧址作为延安革命纪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也指引着我们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期望此次实践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前来参观革命圣地,了解延安精神,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出科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杨家岭小队”的故事还在继续,敬请期待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2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