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有的同学不好好听讲,几个比较调皮的男生总是打扰周围的同学。你说他两句,他也只是消停一会儿,根本管不住。”
“我们讲的东西,有些低年级同学还理解不了,可如果降低难度,那些大孩子也会觉得没意思,弄得我都不清楚怎么备课了。”
“同学们的口音有些重,有时候真听不太懂他们在说什么。”
…………
在每天晚上的座谈会上,麦子队的“教师”们都会就今天授课时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交换自己的意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
从7月28号正式开始支教活动到今天,“麦子”支教队的队员们已经在固贤中心小学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四天的课堂时光。一开始的两天里,虽然有些队员对这里的生活条件不太适应,有两位女生还因为山区昼夜温差太大而生病发烧,但队员们都没有因为身体的不适而耽误了课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教师”们发现,学生们平时说话方言口音重、1-5年级学生混合上课、“教师”对班上学生不够了解等因素导致授课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来这里之前,我就提醒过大家,要做好随着当地环境和学生水平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的准备,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解决问题。”队长在听取大家对课堂问题的反馈后如是说。
一、从“莪们”到“我们”
“如果我是商店的老板,你现在要到我的店里买东西,清你试着用普通话和我交流。”在专门为一二年级的7名同学开设的普通话课上,“教师”杨丽平正尝试用情境代入的方法锻炼同学们的普通话交际能力:
“你好,我想要一支铅笔。”
“同学你好,请问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嗯……红色。”
“给你,请付一元钱。”
…………
在前一晚的座谈会上,杨丽平讲述了自己的授课思路:“通过这两天的了解,我发现在所有小朋友里,一、二年级的普通话都不太好。不过,他们都有一定的拼音和普通话基础,我们说话他们也能听懂,只是在平时的环境中缺乏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机会。所以,我的授课重点应该是锻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会要求他们多张口说普通话,多练习日常生活用语的普通话发音,培养他们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
经过两节课的练习,再加上队员们对当地口音的熟悉程度的加深,“教师”们在上课时与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障碍明显减小。“看到有些同学在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口音和我说话,我觉得这个普通话课很有效。”另一位支教队员高鹏智这样说。
二、从“大班”到“小班”
为了解决1-5年级同学混合上课带来的“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麦子”支教队结合实际情况和往期支教队经验,将1-2年级和3-5年级的同学分开授课。”针对同学们的知识基础,我们授课的难度要有所调整。有些一、二年级的同学读、写还不够顺畅,我们上课时就要慢一点,让每个人都听懂,能学到东西。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同学,他们的读写都没什么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增加一些理解、思考上的内容。”队长在决定分班授课后,给队员们提出了建议。
短期支教开设“主题”课程不是新鲜事了,虽然有别于传统课程对学生年龄和理解力有较多要求的特点,但在实际开设时也要结合实际,不能所有学生一起教,造成一部分人听不懂,一部分人不爱听的尴尬局面。
三、从“师生”到“朋友”
“康文革,回到你座位上去,别打扰其他人。”在“日常礼仪”课上,不守规矩的康文革已经被“老师”高鹏智说了好几次,可在安静听讲不到一分钟后,他就又开始抢旁边王国兆的橡皮。对于刚刚当上“教师”几天的高同学来说,课堂上的这位“捣蛋鬼”真让他束手无策。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在各位“老师”的课堂上,几个爱说话爱离座打闹的同学经常让“老师”们头痛不已。
“这不光是我们缺乏教师经验的问题,还暴露了我们对学生的个性、家庭、爱好等等方面都不够了解。要想维持好课堂纪律,把课堂节奏把握在自己手里,就要学习大禹治水’因势利导,改堵为疏‘的方法。大声训斥甚至罚站等方法都是错误的,我们要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让他们接受我们的建议而不是命令。就拿四年级的白世星同学来说,我发现他在我的课上不好好听讲,就在课下和他单独聊了几次,现在我们已经挺熟了,我的话他也能听进去了。”结合自己的经验,“麦子”队的严翔这样建议。
在清晨的操场上,几个队员和提早来校的学生坐在台阶上聊天,不时有人发出笑声。“麦子”支教队的队长董范青在几天的授课和外出了解情况后,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我觉得我不光了解了几个学生,交到几个小朋友。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说的话和他们的生活让我深刻意识到支教的意义所在。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在地里劳动。
我见过这里的状况,村子建在山间,周围能看到的所有土地,从山脚到山顶,都被用来种庄稼。每块地的面积都不大,有的地势还很陡,种地不能用机器,只能用牲畜和人力。这样的日子太苦太累。我不知道这些学生长大后还能不能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毕竟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即使是这样的山村也早就有了网络,了解了外面世界的新一代,应该是很难再静下心来当农民吧。可是,长辈们对教育的不重视让人替这些学生的未来担忧。据我了解,村子里很多户人家的孩子在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了,村子里目前还没出过一个本科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这些孩子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一条最有希望的路。我们的支教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月,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想让班上的20个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种下一棵热爱学习的种子,让他们在精神上真正地走出大山的禁锢。”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解决问题。支教,“麦子”队是认真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