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济宁梁山实践团在济宁梁山开展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号召。 作为支教团队,实践团始终秉承“致力化学科普,助力化学未来”的宗旨,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他们为乡村儿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化学科普活动,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科普教育的发展。通过与当地学生互动,实践团队不仅向他们传授了化学知识,还用趣味的实验演示和互动游戏培养了他们的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支教之路崎岖坎坷,支教之情满怀热忱
2023年7月14日,实践队员从各自的家乡出发,有的实践队员甚至不惜千里助力乡村教育,支教途中乘坐着上几代经常乘坐的绿皮火车,与各种各样的人搭乘在一起,这些人有的是外出打工的游子,有的是为家庭奔波的打工人,还有的是像我们一样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青春的人。在长途旅行中,我常常思考着“我能把孩子们教好吗?我出来支教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但我始终找不到答案。
奉献无畏,收获满满
“一名合格的支教志愿者,我们最基本是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勇于直面困难,敢于解决问题,对学生负责。”实践团队长高丽颖说。实践团开展了名为“一条照亮孩子们化学科普未来明灯的路”的家访活动。通过走访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实践团队以“一对多”的形式与这些家庭接触,“你想不想你的爸爸妈妈?”“爸爸你在哪里?我好想你啊!你能不能回来看着我长大?”孩子们在本子上写下这些句子。通过家访活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愿意奉献和付出的重要性。教授知识只是教学生的基本任务,我们还要教会他们自立自强,学会在没有父母的保护下独立生活。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不仅仅是一时之需,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贡献,不论是通过物质帮助还是精神上的关怀,都能为这些孩子们带来重要的意义。
互利成长,心灵滋养
“当走进乡村课堂时,我发现这是一户普通的人家,但是在屋子里摆满了课桌以及板凳,当我看到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的时候,我顿时感到乡村教育和城乡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实践队员张浩雨感慨道。课堂设立在一位退休的乡村教师家中,家中的设施都是陈旧的老式家具,教师中的学生都是村子中家庭困难以及留守儿童,有的孩子们的家长都外出打工,有的孩子的家长已经离世等等诸多情况。上课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认真听讲,并且会把本子放在桌子上随时做好笔记。
“老师,为什么‘香草奶昔’会从杯子中跑出来呢?”“老师,为什么不熟的柿子吃起来发涩呢?”“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孩子们有不明白的地方会积极向支教老师提问,这些足以表达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同时老师都竭尽全力为孩子们传授更多的知识,耐心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青梦者,国之梦也。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为了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于未来的想法,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愿望箱”,为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我想当特种兵,保家卫国打倒黑恶势力。”“我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救更多的人。”“我想……”通过以密信的形式孩子们都表达了对未来自己的伟大抱负,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的分享自己的理想以及愿望,展现出了新一代青年力量的活力和朝气。
共建希望,引领未来
实践团队为学生们打造了化学科普教学体系,开设化学科普实验和化学科普知识教学等。课堂上,支教老师引用简单的生活现象,从而把孩子们生动的引入课堂,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产生的神奇现象,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支教老师们向孩子解释实验的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一系列的实验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每当我看到课堂上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都会让我感到十分的温馨舒适,每节课堂对我来说都异常的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作为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缩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部分。
青春筑梦,爱心护航
通过本次支教活动,我看到了很多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和贫困的生活环境依然努力学习的场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动力。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与学生们相处的时间里,我不仅教给他们知识,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的纯真和坚韧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珍贵。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我要尽力帮助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支教活动还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总的来说,支教活动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它不仅帮助我更加珍惜教育资源和机会,也让我更加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希望能够继续参与支教活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