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8日电(通讯员 沈琦)为深度理解二十大报告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马鞍山薛家洼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8日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旨在探索薛家洼生态园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治理政策及居民态度的转变。
追随首领足迹,感受前后之变
7月8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马鞍山薛家洼。据悉这里在2019年4月集中整治前,这里曾存在1处固废堆砌点、2个禽畜养殖场、3个非法码头、7家“散乱差”企业、96户危旧民居和200余条住家、捕鱼船。“周边的水泥厂粉尘严重,车辆经过,尘土飞扬,因为灰尘太多,周边的庄稼和树木都长不高,是个没人愿意去的地方。”褚文伟曾在附近的电厂工作,记忆中的薛家洼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而如今的薛家洼生态园内空气清新、苍翠欲滴、鸟语花香,俨然成为群众亲水亲绿的好去处。曾经的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废堆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亲水栈道、茵茵绿草和观景平台。
实践队员们站在观景平台上,悠悠长江水尽收眼底,岸边林木葱郁,沿江步道蜿蜒,“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再现薛家洼。生态园里有许多当地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健身、观景漫步,秀丽景色伴着欢声笑语,他们尽情畅想着江岸环境整治后的“生态福利”。
图为薛家湾治理后的样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琦 摄
采访当地居民,体会建设之重
实践队员采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了身处当地的人们的感受变化,深入理解了马鞍山时采取的“以人为本,深入整治”的治理政策。
62岁的邵世州参与了薛家洼的园林绿化工作。去年的几个月里,他和园林绿化工人们在这里夜以继日地栽树、种草皮、栽花,眼瞅着这里从脏乱之地一点点变绿,又变得缤纷多彩。“虽然很累,但是看着这里变成了一块生态乐园,我们感觉很快乐,现在有很多来散步游玩的市民,大家都为这里的改变拍手叫好。”邵世州说自己如今和妻子负责在薛家洼区域的江面上打捞长江垃圾,继续为沿江的生态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当地居民的所感所言证明了薛家洼前后变化之大,治理效果之好。通过这一系列的集中整治和生态修复,不仅鱼和鸟回来了,就连数十年不见的江豚也重现身影。目前薛家洼地区的“一轴、五区”空间布局已经初步形成,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逐步显现。
图为实践队员们采访当地居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琦 摄
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治理之方
实践队员们在到达薛家洼之前上网查阅了足够的资料明白了前后发展之变,了解了政府颁布的政策针对薛家洼的集中治理为规划布局为“一轴、五区”。具体做法是:一方面,集中开展整治,拆除全部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固废堆场、畜禽养殖场、危旧民居,完成5600余艘渔船的拆解和2984户渔户的退转产;另一方面,推进生态修复。实施岸线复绿增绿、滩涂湿地涵养保护等工程。此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薛家洼生态游园,配套观江平台、沿江游道等设施。通过这一系列的集中整治和生态修复,不仅鱼和鸟回来了,就连数十年不见的江豚也重现身影。
当到实践队员到达薛家洼后,看到生态园内的宣传栏后又进一步仔细认真研读,对于薛家洼的治理方法以及对于上级颁布的政策所作出的努力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实践队员们分别参观了对于企业、渔民、村民变化的标志景点,看到散乱污企业已全部被停业整治,只空留厂房。曾经的非法码头已不复存在,渔民全部上岸。还了解到不仅有渔船征收的补偿款,政府还千方百计的解决好渔民上岸再就业的问题。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空气清新,树木葱郁,还迎来了一条清澈的河流。
图为实践队员们认真研读整治政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琦 摄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们表示认识到薛家洼治理先后的差别,感受到治理后的环境清新宜人,群众对此次治理结果的高度认可以及政府对此做出的努力。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琦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6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