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黔东南民俗风情文化传承情况,追寻台江县文化旅游发展历程,进一步探索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盘活”优势文旅资源,打造文旅新地标的乡村致富之路,中国海洋大学“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文旅发展”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2023年7月21前往贵州省台江县红阳苗寨,以红阳苗寨的文旅建设为调研重点,探寻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历程,了解乡村振兴产业脱贫发展状况,领略朴素热烈的苗家风情,看黔东南古老大地上刮起时代新风。
老少齐心,红阳苗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实践队通过与当地村民张大哥和苗族奶奶的面对面谈话了解到一部分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苗族奶奶为实践队展示了她珍藏多年的苗绣纹样,详细讲解了每种图案蕴含的文化意义。提到苗文化传承,奶奶告诉实践队,最近几年红阳村十分重视苗年节、“二月二”走亲节等苗家传统节日的宣传,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苗绣、苗歌等民俗文化。游客接待促进了村寨增收,村民生活水平改善,保护传承苗文化的积极性获得极大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内国外审美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有机结合已然成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由之路。张大哥告诉实践队:“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潘玉珍和张艳梅母女,她们是这儿的名人。”作为非遗苗绣传承人,潘玉珍在二十年前就穿着自制苗服走上了国际T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设计师走进苗寨,了解苗文化。如今,她和女儿张艳梅在当地举办免费绣娘培训班,她们制作的多元化刺绣产品融合了传统图腾与现代设计,借助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新兴形式逐渐打开了市场。
谈到苗文化传承和村里的文旅发展,张大哥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借此机会回到家乡。红阳苗寨目前大部分的居民都是老人和小孩,有机会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进城打工。相比起一辈子都住在村里的老人家,年轻人少了很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张大哥坦言:“咱们苗文化想宣传得好,除了我们老一辈的努力,更离不开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几年来,在政策扶持下,红阳苗寨的苗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高质量长远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成为了村子下一阶段的目标。
从“空心村”到生态旅游热土,民宿产业成村民致富新引擎
青山环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湿润,小溪穿流而过……走近红阳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处处散发着和美乡村的生机活力,红阳苗寨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我们来红阳村主要是想看看这里的苗族传统民居和自然环境,体验一下这里的民宿和村BA比赛。”游客小李表示,以后还会推荐其他朋友来红阳村玩。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今生气勃勃的红阳苗寨在几年前还是个“空心村”。张兴勇老书记告诉实践队,几年前的红阳村环境脏乱、产业空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只留下一片片撂荒地和一栋栋空房子。如何让千年苗寨重新焕发光彩成了困扰村干部的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红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为了把村里的文旅产业搞起来,我们去过浙江的一些地方学习文旅发展经验。但江浙地区少数民族比较少,跟我们的情况不太一样,可直接借鉴经验并不多。”张书记告诉实践队,从那以后红阳村就意识到要在文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归根结底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利用好当地独特的生态与苗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红阳村创造出一条“旅游+村集体发展”新路子,成立红阳村乡村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邀请村民入股,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村级接待中心、精品民宿、茶楼、农家乐等食宿旅游配套设施,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提升游客接待能力,打造度假胜地!
谈到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张书记表示,红阳苗寨正在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能力,着力增强游客体验感,扩大村子的度假知名度。为此,红阳村扩大花卉种植面积,在村内沿路培育花田;同时修缮河道,在池塘内投放金鱼,极大增强了村落的旅游观赏性。在未来,红阳村还将加大对种养殖业和民宿产业的扶持力度,更好地满足游客“乡食、乡宿、乡娱、乡购”的基本需求,实现村民增收,调动村民保护村落的自发性。
关于优化旅游体验,实践队向张书记提出了修缮村内道路的建议。“这件事比较困难,我们一直在争取,但修路势必会影响生态环境。”红阳村文旅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当地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文旅发展绕不开的一大问题。同时,为了扩大知名度,红阳村尝试过依靠“村BA”热度带动文旅发展,由于尚未找到恰当的方法,目前大部分游客只关注比赛本身。张书记表示,红阳苗寨将立足“苗年节”、“走亲节”等苗族传统节日特色,尝试全平台联合推广,真正把台江红阳苗寨的旅游名片打出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6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