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作者:江山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而现如今智能化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智能科技的普及速度。老年群体受过去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互联网意识相对淡薄,呈现出较少使用甚至不接触互联网现象,使其在新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未能享受到数字便利,逐渐成为“网络难民”。尤其在疫情发生后,数字智能服务使用频率增加,老年群体在科技浪潮中的边缘化状态更加凸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智能化和积极老龄化的三重背景下,探究城市老年人的新媒介使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本报告通过调查和实践,分析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以及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三下乡 智能手机 老年人
一、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情况分析
1. 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随着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认可度的提高,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增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了50%。这表明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和接受度在不断增加。
2. 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领域的扩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老年人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老年人还能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支付、购物、预订等各种操作。智能手机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娱乐选择,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 老年人智能手机品牌选择的多样化随着老年人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智能手机品牌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一些老年人常用的品牌如苹果、三星等,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智能手机品牌也逐渐兴起。这些智能手机在界面、操作方式等方面更贴近老年人的需求,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
4、老年手机市场的情况分析与利弊老年人手机是相对智能手机来说,功能比较单一的手机,主要的功能是在于能够通话和上网就可以了。我国的老年人手机市场近几年一直在猛增,许多独居的老年人基本都配有一台老年人手机。但市场的主流老年人手机销售价通常在500左右,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手机销售价都在300以下。其次,老年人更换手机的机率远远低于年轻人,这些因素都是横在老年手机市场上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老年人手机未来市场前景也是依旧清晰可见。随着中国通讯领域的快速发展,老年手机行业也必将继续发展。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5%,全球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预计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4.25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比重32.9%-37.6%。中国人民大学老年人数字适应力研究团队联合支付宝发布《老年人数字适应力报告》。根据对近万名老年人手机上网行为的调研显示,近7成老年人是“自己学会”使用手机上网。其中,看新闻是老年人手机上网的首要目的,其次是聊天与视频电话,超7成的老年人希望社会上能提供老年手机上网培训。
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走进国内的绝大部分家庭,但却不适合老年人,因为字体比较小,图标比较小,还有就是操作复杂,对于主流IOS和安卓系统的操作,老年人在使用起来还是不方便。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群体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医院是非常强烈的,老年人对于连网服务、设备功能的要求以及购买力水平等并不比年轻人低。
互联网已高度渗透至各个生活场景,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大部分移动应用丰富了“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等适老化模式,纷纷助力老年群体进入智能化的时代
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手机被老年群体广泛使用,对国家普及电信终端产生着重要影响,让老人们充分体验现代生活。
二、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影响
1. 社交活动的促进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老年人能够更加方便地与子女、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老年人可以随时与亲友分享生活,参与到社交活动中,缓解孤独感和拓宽社交圈子。智能手机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功能实现面对面的远程通话,增进亲情友情。
2. 娱乐选择的增加
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丰富生活内容,增加娱乐乐趣。这也有助于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性。
3. 生活便利性的提高
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网上购物,不需要外出实体店铺,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同时,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定位导航、在线支付、医疗健康等便利功能,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4. 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提升
使用智能手机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各种学习和训练功能,如学习语言、阅读电子书、解谜游戏等。通过这些应用的使用,老年人可以锻炼大脑,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延缓认知能力的衰退。
三、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的问题与挑战
1. 技术学习难度的挑战:(1)电话接不住。智能手机的触摸屏灵敏度的不同,导致老年人很难及时接到电话。一旦有紧急事件,很难通过手机与老年人进行交流沟通,应急状态下会有生命危险;(2)流量打不开。移动通讯的网络流量并不是免费的,老年人为了节约用钱不舍得购买流量,经常是在家用WiFi,出门有必要了才使用流量上网。导致有些老人在需要使用网络流量时无法开启流量,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怎么求助;(3)按钮点不住。手机屏幕太小、APP设计的图标太小、验证码信息时效太短等问题,对于老年人就是无法逾越的障碍鸿沟;(4)不知道手机反馈的是什么意思。现在的智能手机从核心上说就是一台缩小版了的电脑,其中运行的各种APP应用程序也都是程序员们开发的,开发者及其设计决策者在软件设计初期就忽略了老年人这一客户主体,导致很多使用操作的反馈描述用语过于专业化、现代化,而非通俗化、易理解。不仅老年人看不懂,甚至有些连年轻人都看不懂;(5)学不会也记不住。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减弱,很多超过三步的操作步骤都很难学会,即便是一时学会了,只要不是每天都必须要使用多次的功能,也会很快忘掉。即便是用纸笔把操作步骤都写下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是操作成功率非常低的;(6)扫描二维码不会用。目前社会上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加入微信群、加微信好友、显示健康码、显示行程码等操作非常普遍、方便,然而,扫码需要使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并且扫码过后还会根据场景的不同,调用不同的程序,显示不同的操作界面,后续会有多种无法事先预知的操作步骤,这无疑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友好的。甚至很多老年人的智能手机里面并没有安装微信APP也没用注册微信号,更没有绑定银行卡账号,也导致很多需要实名认证和涉及网银交易的功能无法实现;(7)应用程序APP装不成打不开用不了。智能手机的功能是否强大,不仅仅是手机制造商生产出来的硬件配备有多么高端,更多的还是取决于手机上安装的应用程序APP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使用者的使用技能。老年人对于五花八门的手机应用程序看不懂、也不知道该使用安装什么样的APP,通常都是家人安装好什么就一直使用什么,或者干脆出厂时预装的APP一直用到手机报废,很多功能从来没有被发掘和使用过。
2. 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关注
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老年人可能受到来自陌生人的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困扰;同时,老年人可能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隐私政策不太了解,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需要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对智能手机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教育和指导。
3. 数字鸿沟的存在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无法享受到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在促进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的政策支持和帮扶,缩小数字鸿沟的差距。
最后,除了上述的一些老年人面对智能手机时存在的使用困难,还有诸如手机丢失、手机忘带、音量太小、欠费不会缴费等各种使用中的困难问题。面对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该如何解决和应对这样的问题与困境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一起来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四、实践目的及具体意义性
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老年人更容易与家人、朋友和亲人保持联系。在过去,老年人通常只能通过电话或书信与亲人沟通,但现在他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各种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如微信、WhatsApp或Facebook,与他们的亲人保持实时联系。这样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他们与家人的情感纽带。
2.其次,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老年人的娱乐方式。老年人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来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阅读书籍等,在家中或外出时都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还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3.还有,智能手机的普及还使老年人更容易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智能手机,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搜索所需信息,了解新闻、天气、养生知识等。他们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学习新技能或语言,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进步,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活跃、开拓视野,与时俱进。
4.此外,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还对社会和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鼓励了电子商务的繁荣。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购买物品、支付账单、解决生活问题,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5.总的来说,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使老年人更容易与亲人保持联系,改善了社交和亲情关系;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扩展了老年人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了个人发展;同时也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推动老年人智能手机普及是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任务。
相关文献:
“老年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2023”—中研网
“数字化时代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期刊网
“城市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7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