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钰晨 通讯员 徐乙铭 任姝璇 施钰晨 图片提供者 任姝璇)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纺织印染手工艺,是有着几千年发展与演变史的艺术活化石。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探寻蜡染技艺发展新路径,7月17日,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自然而染团队前往凤凰古城“蜡魂”艺术馆开展调研工作,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王曜深入学习蜡染技艺,了解蜡染的发展现状。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自然而染团队与王曜在艺术馆前的合影)
蜡染是有根有魂的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作为苗族的传统手工艺,蜡染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大量具有民族元素的图案、花纹储存在手艺中,成为非遗蜡染技艺的见证者。“传说在远古时期,黄帝、炎帝与蚩尤为争夺天下进行涿鹿之战。苗族为躲避战乱,从长江黄河以北地区向云南、四川等南方地区迁徙,为防止财富在逃亡中流失掉,机智的苗族人选择将它们锻造成易于携带且具有审美特性的银饰,所以我的艺术馆前巨大的雕像,便是战神蚩尤,这便是为了追‘苗’根,溯‘苗’源。”面对团队成员提出的疑惑,王曜指着门前的雕像,回忆着说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王曜老师)
在王曜的指导与帮助下,团队成员亲自体验画稿、上蜡、搅染料、脱蜡。蜡油温度很高,画稿落笔的位置很难把握,但成员们并没有因为复杂的工序退却,而是克服困难,完成了简易作品的蜡染。
团队成员针对蜡染非遗传承及发展现状对王曜进行采访,了解到由于工序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蜡染产品受众面较窄。但他也在不断探索融媒体背景下非遗传承发展的新路径。他通过制作玩偶、发卡等小物件,降低蜡染单品的价格,尝试直播、网络销售等渠道,拓展蜡染的销售路径,让更多人看见蜡染,了解蜡染,传承蜡染。

(“蜡魂”艺术馆内文创产品的展示)
本次社会实践以访谈调研、宣传推广为主,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以发现非遗产品创新的更多可能性。团队成员希望通过本次调研的宣发与成果的产出,提升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8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儿童对清明节的认识,增强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月3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者小队于中通幼儿园开展“清明移风易俗,启迪幼小心灵”社区实践活动……
刘伊蕊 黄柳云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2025年“春启华章·星耀聊大”学生表彰典礼。下午两点,在激昂的……
俞颖 李如玉 唐嘉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当代青年风采,传递青春正能量,3月30日,文心读书会、文礼思辩协会于西校区3#a116举办“声生万象,诵启新章”团支部朗诵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以青春为题,或激扬……
郭瑞晗 邢璞轩 王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儿童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月27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服务队于中通幼儿园开展“探秘文字源头,点亮萌童慧光”社区实践活动。……
刘伊蕊 韩会鑫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耕诗词文化沃土,深化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生审美素养,3月16日至27日,文学院九歌文学社于线上举办“春日诗歌”征集活动。此次活动以春日为主题,引领着参赛者们以春日为笔,传递生命……
梁雨晗 俞颖 李文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移”出新风尚,“易”出新气象。为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3月29日至4月1日,文学院联动东昌府区多个社区开展移风易俗社区实践系列活动,在助推移风易俗的工作中坚持外在“塑形”与……
李如玉 黄柳云 陈祥莹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3月5日是全国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文学院开展雷锋月主题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于志愿服……
俞颖 唐嘉振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部署,搭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桥梁,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3月26日至28日,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于东恩,团委书记石勇,辅导员胡明洋、徐……
刘伊蕊 李文娇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