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九天悄然逝去,如今只留下了回忆。如今,我的手指轻敲在键盘上,书写着应急管理学院“集思广益”实践队的点点滴滴。当我回忆起那九天的时光,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我们一起支教、实地调研和拍摄素材的身影。每天都过得如此充实,在收获与感动之余,我们感受着疲惫与快乐交织的脚步。
在那遥远的乡间小校,我们不仅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更是激发他们内心的火花。同时,我们深入调研实地情况,聆听农民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困顿和奋斗。这些素材将成为我们见证时代变迁的珍贵文献,也是对那片土地、那些人民的最真实呈现。
虽然日复一日的劳累让我们感到疲惫,但我们并不曾放弃。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战胜困难,开展各项任务。累,成为了我们成长的见证,快乐,是因为我们明白这九天的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回顾那段时光,我深信,我们通过这短短的九天,不仅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更在于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这趟旅程带给了我们远超想象的收获和荣耀,让我们与这片土地、这个社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九天,成就了我们勇敢探索、奉献他人的意志,也锤炼了我们团结协作、互助共进的品质。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学校附近调研 实践队通讯员 吴琳琳供图
对于我个人而言,“三下乡”的支教活动始终只是一种悬浮在脑海中的概念,我从未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会亲身实践其中。然而,借助三一基金会夏令营的机缘,我得以踏足乐山五通桥区的跃进小学,开展实践活动。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遭遇了重重困难和阻力,但我们依然坚守着最初的梦想,将“三下乡”进行到底,传递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满怀爱心;即便下乡路径艰辛,我与队友们依旧心怀最初的热情。
夏令营课程中,学生们的反应给予了我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也唤醒了我对短期支教活动与长期支教活动的不同认识,它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或者可以说是一场富有启发性的座谈。我们没有过多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固定的角色身份,在为学生们普及应急安全常识、带来拓展性教育模式的同时,他们也教会了作为老师的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小组讨论中的求同存异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学习中保持个性与共性;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不达目的绝不停止”告诉我们如何坚守内心最初的追求,即便是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或许这就是传统所说的“教学相长”,一种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境界。我认为,这大致便是其中的含义。
图为实践队成员协助同学举办辩论比赛 实践队通讯员 张洛祎供图
在工作方面,我们实践队明确分工,按照财务组、美工组、宣传组、摄影组和后期组的任务进行有序安排,以高效完成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作为摄影组的组长,我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备课、完成调研报告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周密的合作计划,并培养团队成员注重团队精神等,这些都是我们本次活动中闪耀的一抹亮色。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三下乡实践活动真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对于尚未深入接触社会的我们来说,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种小资产阶级式的思维。而参与三下乡活动,给予了我们从社会逻辑的最底层、最基础的层面去了解问题的机会。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助农、科教兴国战略的机会,更是对城乡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认真思考的机会。通过参与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将能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国家宏观思维,并为国家和民族理想的融入自我道路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
我从内心深处希望这些与我们仅一面之缘的小朋友们能够因为我们的出现而有所不同。我希望他们不会畏惧前方未知和困难,因为如果前路没有光亮,那么我愿成为他们唯一的火炬。同时,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也验证了我一直秉承的信念:“教育是一个闭环,其作用和影响是长远且滞后的。就像一个人在童年时开枪,但并没有发射子弹。多年后,你会突然意识到子弹命中的那一刹那,这时才算完成教育的使命。”正是通过参与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并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接触,我才真正明白,在恋爱时才会理解《氓》的含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在找工作时才懂得《孔乙己》中的真谛,孔乙己,恐亦是我自身,学历是无法摆脱的标签。而谈论婚姻时,才能真正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含义:“为何最后一句是‘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尽管时间如流水般匆匆逝去,但这段回忆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它们饱含着友情的温暖、团队的凝聚力,更是我们迈向未来道路上闪耀的底蕴。让我们怀揣这份珍贵的回忆,继续勇往直前,开创更加精彩的旅程。在教育的闭环中,不管经历再久的路途,始终秉持“我将无我,不负青春”的信念,我们都终将邂逅更好的自己。(通讯员 姚天立)
图为实践队与全体同学的合影 实践队通讯员 陈昱臣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8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