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消息通讯员 林姝婧7月10日至16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心毅志愿队于湖北省荆州市八岭山镇八岭山中学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初中化学预习课程。本次教学对象为八九年级学生,由张正、高露真等八位老师进行授课,教学范围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预习九年级化学课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传递“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将科学种子播种到孩子们的心中。
在课程开始前,初中化学教学组全体成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明确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老师们根据前期调查了解到,当地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同时,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对于化学的学习方法较为陌生,老师们选择在教学中加入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提高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并增加课堂互动,确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安排。
在第一节课中,余培森通过日常生活中物质不同变化之间的区别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提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走进化学的世界,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陈滢则带领同学们初次接触化学实验室:连接仪器、取用药品、加热物质……陈滢用简易的基础实验仪器进行演示,在操作的同时提醒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生动风趣的课堂让同学们在观察和聆听中领悟化学实验的谨慎。
在开展对空气和氧气的学习时,陈冰格和邹蒙蒙引导学生运用已学习的实验相关知识探究物质性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鼓励自主发现学习,锻炼学生理性逻辑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不知不觉间让同学们理解了实验探究的系统方法。而郑依童和陈曦则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分子和原子的微观世界。
为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让教学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在每节课后,心毅志愿队的成员们总会耐心与学生沟通,询问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在后续课程中适当调整课堂速度和难度。渐渐地,学生们的反馈从“内容多、讲得快、听不懂”到“有些能听懂,有些理解不了”,再到最后的“基本能够跟得上课堂节奏”。成员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让课程逐步适应学生,向“教有所获、学有所得”的目标不断迈进。
心毅志愿队在为期八天的支教实践活动中,教授化学课程,传递科学精神,在帮助孩子们预习新知的同时,更是播种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为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出一份力。初中化学教学组组长陈滢表示:“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或许无法传授给孩子们所有的知识,但我们可以为他们打开属于化学的大门,播撒种子,静待花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91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