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子三下乡:用爱浇灌未来
中国青年网菏泽7月6日电(通讯员:娄瑶瑶)
为了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作用,同时助力乡村发展。7月6日,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一脉乡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特来到菏泽市牡丹区苏道沟社区伊庙小学幼儿园开展乡村支教活动。7月6日清晨,实践队员们早早起床,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时刻期待着与孩子见面,期待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收获知识和快乐。
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实践团队分为4个组,分别为手工,舞蹈,绘画,唱歌,实践队员们对这次活动都很用心准备,各个队员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展示自己的特长,并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实用的知识教授给当地学生。四个组自行开展活动,相互配合。用行动和爱浇灌滋养着祖国的花朵。
图为实践队员带着孩子们唱儿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管丽霞 摄
经过一圈激烈的竞赛答疑,孩子们有了极大的热情 。有三位同学自告奋勇,与实践队员一起带领同学们唱他们最喜欢的儿歌。当实践队员一开始问道:“你们最喜欢什么歌曲啊,小朋友”孩子们用纯真的脸庞异口同声的说:唱挖呀挖……”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花园种花》这首歌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实践队员和孩子一起边唱边打手势。幼儿园里的孩子可厉害了,唱跳比队员还要标准。伴随着优美的曲调,孩子们声音洪亮,手势中带着孩子们的纯真,这个富有感染力的场面引的外面的家长都驻足观望。
第一次上课,实践队员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摸清楚孩子的大致状况,开展相对应的教学。在接下来的上课与实践中,孩子们热情活跃,有新问题时都抢着举手回答。志愿者们也倾囊相授,为他们的课堂添上最美的一笔。
图为 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管丽霞 摄
幼儿正是想象力的启发阶段,实践队员们为孩子们准备好绘画工具:让孩子们画出心中认为最美好的一个画面。听到这里,孩子们脸上有的神采奕奕,有的略显懵懂,大概是在畅想:那么多美好的画面,画哪一个好呢?三位队员在班里来回的转,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既有腼腆文静的女孩,也有外向好动的男孩。队员会耐心倾听孩子们内心的想法,也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说:老师,,您知道旗鱼吗,它是海里游的最快的鱼。他的声音真切,渴望的眼神中透露着他对新知识的探索,实践队员也被他感染了,先给他普及了关于旗鱼的一些知识,问道:“你想画旗鱼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实践队员又详细描述了旗鱼的外部特征,方便孩子的创作。时间滴滴答答的流转,在经过一个小时的创作后,孩子们的作品也都跃然纸上。孩子们向实践队员逐一介绍了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其中有一个小男孩画的他幸福的一家, 可爱的房子,草地上的自己。经实践队员交流过发现,他特别爱自己的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由此可见,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巨大的。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打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管丽霞 摄
经过一上午充实的活动,一上午的实践教学也接近尾声。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实践队员陪着孩子们一起,先给孩子打饭,然后有序指导孩子们坐下吃饭。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很有礼貌,他们会拿起自己的碗,主动排起长队。当看到我们的队员额头流出汗水的时候,似乎也懂得了心疼,主动说起了:“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看到孩子们这么有礼貌,好像这点辛苦也不算什么。付出是有回报的。吃饭的时候,孩子们认真仔细的吃着每一粒粮食,争着要做到“光盘行动”,也许是他们理解了老师口中“粒粒皆辛苦”的心酸,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
实践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回去的路上,志愿者们丝毫不见疲劳,反而一个个精神奕奕的讨论着这次实践活动,一位志愿者这样来描述他的实践体会:如果将幼儿园的支教生活比作一首诗,那一定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志愿者们就如同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样,用爱心去解落三秋叶,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真心去能开二月花,引导孩子向善向好;用细心去过江千尺浪,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用耐心去入竹万竿斜,让笑容出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98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