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7月22日讯(通讯员 吴浩 包晓芸)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农村青壮年蜂拥进城,剩下大批“空巢老人”留守农村,农村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之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7月15日-7月21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艺术+”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先后抵赴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巨龙桥村、万盛经开区石林镇茶园村、武隆区双河镇坨田村等三地,深入了解农村老人的生活和养老现状。
为您画像,传递快乐
根据当地的习俗“逢六赶集”,“艺术+”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的成员迎着朝阳,乘着微风,一场名为“为您画张像”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在永兴的集市拉开帷幕,活动引来了众多路人的关注,“你们这个活动收不收费哦?画像需要多久时间呀?我还要回家喂鸡喂鸭。”……
针对老人的疑惑,实践团成员一边耐心给老人解疑答惑,一边拿出一套写有“为您免费画像”、“30分钟一张”等醒目大字的画架。没过几分钟,有位爷爷坐下来了,慢慢的集市上的人也跟着围了上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团队成员对着爷爷、奶奶们写生,有的在一旁悄悄交流着;有的默默地注视着;有的匆匆一瞥而过。阳光倾洒在成员们的画纸上,为画作增添了几分色彩。随着一幅幅画作的完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他们的视线一会停留在画作上,一会停留在爷爷奶奶的脸庞上,“像!真像呀!”“厉害呀,我也想试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集市为老人画像。“艺术+”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包晓芸 摄
实践团成员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老人们大多数都是独自生活,生活相对清苦,没有养老保险,有少数即便有保险但数额很低,生活来源大多来自独自务农自给自足,或依靠子女给的赡养费。被问及为何不与子女一起居住?他们回答到“年轻人在外打拼不容易,不想给子女增添压力,子女工作忙……”
“小伙子,小姑娘,真的感谢你们这次的活动,很久没有年轻人与我们这些老头子和老婆子摆龙门阵了,你们这么关心我们,让我感到了家里人般的温暖,给我画的像我一定会好好保存。”彭大爷开心地说道。
情系桑榆,老有所依
实践团通过调查走访调查得知三地农村现住人口中老人占比基数大,且多为留守老人。由于当地发展相对落后,缺乏优质教育资源,青壮年群体都带着自己的子女去大中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留下老人在家独自生活。
实践团成员在和巨龙桥村的周奶奶深入交谈中得知她的家人一年到头都很难回家一次,一直都是乡里乡亲给予帮助。团队成员为周奶奶送上家用补贴物品并亲自为周奶奶画了一幅人物素描速写,赠予她留作纪念,从陌生到信任,从不知所措到促膝而谈,实践团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温暖着留守老人。
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茶园村探访成荣元老爷爷,了解得知成爷爷家由于2016年的山体滑坡以及洪水灾害,家境困难且交通不便,信息都由人工通知。现在在政府帮扶下修筑房屋,有了补贴,解决了贫困问题,村民之间相互照应,通讯便捷。“好久没有年轻人陪我这老头聊天,还这么关心我,让我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成爷爷高兴地说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张燕采访成荣元爷爷。“艺术+”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梁玉凌 摄
在走访三地老人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部分乡村老人身体状况欠佳,有些甚至疾病缠身,医药费用开销极大,但医疗保险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缓解生活困境。养老保险资金较少,很多老人现在仍要下地干活,自给自足。
聆听基层,助力养老
实践团成员们在到达双河镇社区采访时,游客张爷爷积极地与实践团成员探讨养老和康养问题。张爷爷说,双河镇是一个避暑圣地,每年有许多的老人夏季来到这里避暑游玩,但当地的基础设施没有跟上,老年人活动设施较少。他希望完善当地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建议。
三地走访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各村的共性是村里外出流动人口较多,主要原因是乡村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直接定居大中城市,致使村里劳动力流失。以茶园村为例,茶园村外出流动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2.1%。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养老仍然存在短板,家庭养老负担沉重,许多家庭难以支撑老人养老,老人多为自给自足,调查显示,许多老人表示目前面临的最大生活困难就是养老金少,经济负担重,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然而,截止2018年,中国的农民还有大约5.6亿人左右,占比41.48%。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关键看农村,因此,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养老、医疗和教育投入,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03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