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院学子赴凌云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刻木为偶,文创赋能
潺潺溪流,云烟缭绕,在古老的曲调与唱腔的环绕下,迈过寒碧堂高高的门槛,倚在门边,观看一场淋漓尽致的木偶戏表演。六月的午后天气不算宜人,尽管如此,寒碧堂仍旧挤满了人,老人与小孩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观赏着木偶惟妙惟肖地演出。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非遗保护或许并不像它表面上诉说的那么大、那么遥不可及,它就落在我们的身边,落在我们每一个竭力去聆听古老声音的动作里。千百年来,如皋木偶戏带给民众的感动从来没有变过,民众也始终保持着热爱高雅而亲民的戏曲艺术的心灵,当一个童稚的儿童跟着《铡美案》中的包公牙牙学唱时,或许就是对地方戏非遗保护者最大的鼓舞与奖赏。
跟随团队成员聆听如皋木偶剧团负责人的采访,受访者卓越的见识、不凡的谈吐以及言谈中对如皋木偶戏的热爱与自信,同样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非遗保护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但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地方戏文化充满自信与骄傲,才选择相信它从天上来,它也能够长久地生长在我们的土地里。地方戏曲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了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血肉,它的审美经验与历史变革同样值得每一个人深深地思索。
童年记忆中始终有一道抹不去的倩影,那小小的木偶穿着粉色的戏服,在学校展厅的台中旋转歌舞,风姿绰约,令人神往。而这份缘分十年后又兜兜转转再续,我又以新的身份踏上追寻如皋木偶戏的旅途。本次社会实践让我不仅让我对木偶戏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看到了木偶戏在当代的蓬勃发展。在彰显个性、独具魅力的同时,木偶戏也取别家所长.不断寻求创新,这样难得的精神让我深深向往。“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唯有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才是真正优秀的艺术。在观看了演出并采访剧团老师后,才发现自己原先对木偶戏的了解还是太浅薄了。木偶戏早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包容性很强,可以利用其他各种戏曲形式进行表演,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木偶形象来呈现,甚至能够“能人所不能”,老师们不仅自己要学会各式各样的戏曲,还要将其融入木偶表演,这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在很多戏曲形式受到冲击的今天,如皋木偶戏却能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代紧密结合,使得古老的木偶艺术重新焕发光彩,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非遗传承人陈银岗老师的采访。通讯员曹雯摄
同时我也十分感动于剧团的各位老师们数年来的精心钻研,不仅坚守传统,也能向外国木偶戏借鉴一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衷心希望如皋木偶戏能够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愿更多的年轻人能更加贴近地方文化、为它们自豪,并奔走在保护非遗的道路上。希望家乡木偶戏能够越来越好,给如皋人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带来持续不断的精神满足。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各种关于非遗文化的活动和课程,不断学习和体验不同的非遗项目。同时,我也将努力传播和宣传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就能够共同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在木偶戏剧台与非遗传承人的合照。通讯员韩郁菲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04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