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调研儒源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作者:y

7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固本宁邦探三农,村兴梦就创未来”实践队成员们前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儒源小镇·春秋耕读”文化体验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全方位感受乡村农业转型升级、农业技术革新的现状,旨在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大课堂上受教育、长知识。

科技助农新发展,智慧兴邦创未来

讲解员带领队员参观了智能化热带作物大棚,棚内有芭蕉、木瓜、菠萝蜜等热带植物40多种。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针对大棚的温度、适度控制系统,热带作物习性等向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控温、控湿、上肥技术都已经现代化,比如低于一定湿度会自动喷淋,雨季湿度太大会自动吸湿排放。大棚中有棚顶通风系统等系统,且大棚外有深井,工作人员巧思利用低温的井水在棚内循环,降低酷暑时节的高温,使室温保持在30-35摄氏度之间,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新科技和农民智慧扎根在广袤的大地上。此外,园区还通过分布在各个棚内的感应器,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等信息进行采集,为园区提供精准的生产管理依据。

随后,实践队成员跟随工作人员进入了火龙果大棚进行参观学习。工作人员首先介绍了这一热带水果的种植方法和生长习性,然后着重介绍了整个大棚中的农业常识和科技元素,火龙果对生长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大棚采用半地下式大棚,保温土墙足有七八米厚,高温时适当保留地面杂草,以防止土壤温度过高危害火龙果根系、增加土壤保水性和空气湿度,同时在大棚侧边和顶部设置通风口来达到控温目的。此外,大棚中也随处可见各类新技术,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技术,在棚顶塑料膜喷涂防晒材料控制温度,利用新科技助力作物成长。在这种精耕细作下,一个大棚所包含的两亩多地,一年能收获一万多斤火龙果,为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技术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希望能够寻找新的授粉方式替代耗时耗力的人工授粉,降低培育成本。新科技带来了新发展,而农民智慧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工作人员也会利用富余土地进行套种,节约土地的同时增加种植的经济效益。“智慧农民”与“智慧农业”紧密相连,科技的力量支撑着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发展多元新农业,致敬当代新农人

离开火龙果大棚后,实践队员们乘坐观光车对小镇整体样貌进行了游览。成员们注意到,小镇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在对渔业、养殖业以及旅游业进行建设,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多元发展。儒源小镇拟建成集现代农业种植、农业科普实验、农耕知识教学、农耕文化体验、农耕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耕文化园区,使人们在体验中了解现代农业的知识技术,使各行各业的人关注农业,参与农业发展。

最后,观光车停在了豆角大棚前。进入大棚,实践队员们对于低矮的豆角架产生疑惑,工作人员笑着解释,是因为采摘工人多为年长的爷爷奶奶,身高比较矮,因此低矮的豆角架能够照顾他们的身高,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儒源小镇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为掌握技术、怀揣乡村振兴梦想的青壮年,他们是当代的新农人,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时,不忘关注、关怀老一辈的农民,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致富,同时,他们也利用新的营销方式、宣传方式,扩大农产品销路,助力乡村振兴,真正植根于农业,创业于农业,成功于农业。

本次儒源小镇的实地考察学习,不仅让实践队员学习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更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鸿鹄壮志,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06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宣传防诈知识,共筑美好乡村
大学生网报7月22日电(通讯员刘诗音)通过社会实践,使自己更好的接触社会,加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自己的职业认知、观察社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论联系…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毛仕焱】社会实践感言
在这个暑假,我有幸参与了十里铺骨科医院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对于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让我对医院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体悟到了医护工作者的艰辛与付出以及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王娜】社会实践感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具体部署。今天,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芯”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
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
时光就如飞溅奔腾的流水,滚滚逝去,无法回头。就这样,我们的破浪实践队三下乡活动已经是最后一天了。不知道为什么,短短十几天的相处,让我们就如此的依依难舍。从早上告诉他们今天是最后一天后,学生们都…
川北医学子三下乡纪实:悠悠中药香,中医润童心
弘扬中医文化,薪火代代相传。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知识,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与健康素养,2023年7月11日下午三点,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杏林春暖·医脉相承”爱心医疗服务队前往峨眉山市…
“楚音汉蕴暑期实践纪实:探索历史、传播知识、关爱下一代“
在楚音汉蕴暑期实践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包括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摆点宣传防溺水防诈骗以及在湖口社区给小朋友上课。这些活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教育与责任的重要性。一、参…
览张謇红色事迹,逐廉洁文化之光
“成于清流出清流,实业救国胜于蓝。宁成分毫有用事,不居八九可耻官。”张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廉洁的品格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7月16日至7月19日南京财经大…
共有从前,各有未来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13天,这是感动和不舍的一天,因为今天是我们要离开我们所支教的学校和与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分别的日子。一大早的,学生们就来清理校园里的落叶,然后便回到教室里面坐的端端正正的等待我们…
重走抗联路,延续英雄魂
(通讯员于淼莹)为铭记抗联历史,追寻先烈足迹,发扬伟大的抗联精神,感悟先辈的奋斗初心,2023年7月11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联薪”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吉林长春,以参观伪满皇宫博物院陈…
安工三下乡:坚定文化自信 发扬中原文化
本来报名参加三下乡的动机十分简单,不过是当作一次乡村旅行。我以为艰苦的乡村生活是一种惬意,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美好的憧憬一直维持到我去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