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乌兰浩特7月26日电(通讯员 褚敏丽)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对民族团结精神了解程度,更好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7月1日,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民族团结·籽籽同心”暑期实践队的九名队员来到了少数民族众多的内蒙古地区,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民族团结精神的宣传活动。
参观红色基地,筑牢理论知识
7月1日上午,实践队队员们在提前联系好的有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北路的五一会址进行参观。
图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五一会址。大学生网报通讯员赵鹏博 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来到一楼大厅内一处彩色油画前。讲解员告诉队员们:“这幅图叫做《五月的曙光》,其再现了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情景,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定格时刻。会址内还还原了乌兰夫在五一大会上作政治报告时的场景,且会议的最终结果是选举乌兰夫、哈丰阿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副主席。”油画的右边则是当初毛主席、朱总司令与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全体代表之间的电报内容。讲解员仔细的给队员们进行了讲解,告诉队员们;“这对电报是内蒙古与祖国团结一心的证明,它传达着毛主席、朱总司令对内蒙古人民取得解放和自由的深深的祝贺之声,以及对蒙古民族与其他民族亲密团结、扫除民族压迫、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殷切希望。”接着,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会址内,参观了会址展厅,其主要有日寇侵华罪行、自治区运动的兴起、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革命英灵永垂不朽等内容。参观完展厅以后,实践队队员韦丹说;“展厅内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前辈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斗争所走过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让她切身体会到了各族人民团结的重要性,让人觉得震撼。”队员们纷纷表示赞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最后来到了会址的一侧,“五月的曙光”群雕和青灰色建筑遥相辉映,群雕再现了大会召开时内蒙古境内的蒙古、汉、满、回、鄂温克、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的入会场景。讲解员向实践队队员们介绍其表达着代表们带着追求平等、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会聚在这里,而当其从大会中走出时,新的一页历史篇章便翻开了的寓意。
图为实践队队员仔细阅读毛主席、朱总司令与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的电报内容。大学生网报通讯员赵鹏博 摄
在参观完五一会址之后,实践队员们首先采访会址的负责人,负责人说;“五一会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区域自治运动在内蒙古伟大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更是展示内蒙古民族团结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走近红色基地,走进五一会址,能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接下来,队员们还采访了五一会址附近的居民对于民族团结的看法。当地居民表示,他们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见证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在他们心中,民族团结进步是一种共同追求,共同期盼,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
深入三合村庄,宣传民族团结
参访完五一会址附近的居民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的三合村开展有关民族团结的宣传活动。
三合村是一个由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聚居村。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来到了三合村村委会。在与三合村的村干部们沟通交流后,最终确定以借用村内广播进行初步宣传、进村入户面对面深入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在村干部们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村中的广播站,借用广播设备向村民们宣讲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等内容,并播放了《我和我的祖国》、《民族团结颂》等有关民族团结的歌曲。广播结束后,队员们迅速入户走访,深入村民家中,队员们在向村民进一步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义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位村民表示,“刚刚听到你们在广播里说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少数民族政策,这是什么意思呢?”队员们也针对这些问题以“拉家常”的形式进一步讲解并通过举例子的形式让村民们的这些疑惑得以解决。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为当地回族村民进行宣传与讲解。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国玉摄
宣讲活动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进行了总结会议。队长褚敏丽说:“今天不论是参观、采访还是进行宣讲,大家都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团结工作出了一份力。希望在接下来的宣讲活动中大家将理论知识实践到活动中去,真正的走近少数民族,了解实情,用最好的方式去宣扬民族团结精神,达到最好的效果。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队员赵鹏博也表示今天的宣讲活动让他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是不能从书上或者网络上能体会到的东西,也希望接下来的宣讲活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09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