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逐步落地,平和县各村深入学习贯彻,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而稻蛙模式作为一项引人注目的创新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7月7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谷稻茶香”实践队继续深入平和县新村村和树林村进行稻蛙模式的调研,为乡村振兴贡献新的思考和建议。
在新村村的调研中,实践队员们与村委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村委书记介绍了该村在2022年积极探索和实践稻蛙模式的经验和教训。稻蛙模式通过饲料养蛙的方式实现了水稻与蛙的互利共生,摒弃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形成了健康的生态循环。这一模式培育的水稻品质上乘,颗粒饱满,而成熟的稻田蛙则肉质鲜美,展现了稻蛙模式带来的品质效益。
图一 实践队与新村村的村支部书记交流
然而,稻蛙模式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的挑战。由于缺乏销售渠道,最终产品被迫以低价出售,导致农户面临亏损。调研结果显示,平均每亩稻蛙模式水稻田每年亏损约5000元,这使得农户对种植养殖方式失去了积极性,纷纷放弃了稻蛙模式。实践队进一步了解到,树林村的情况也存在类似问题,目前坚持稻蛙模式的农户寥寥无几。
图二 新村村的村支部书记于田间向实践队队员介绍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发现,乡村教育尚未普及,村庄中只有一两所小学。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村民们选择离乡外出打工,导致年轻劳动力短缺、稻蛙模式种植技术难以普及。这也导致农村水稻种植以自给自足为主,近一半的农田荒废,农业产业发展缓慢。
图三 实践队队员调研村民稻田模式相关信息
通过对新村村和树林村的调研,实践队员们对乡村振兴面临的不足和痛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乡村振兴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如何解决脱贫地区和部分脱贫人口的增收问题、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激发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队员们坚信,在不断探索中,乡村振兴的目标必将实现。
为此,实践队员们将继续深入调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呼吁加强乡村教育普及,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可行的销售渠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践队员们坚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的种子才能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扎根、生根、开花结果,为广大农民谱写幸福生活的新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为乡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张銮 图/罗欣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1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