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文明的尺度。河东大地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盐。作家周宗奇在《守望潞盐》一书里说,“世间食盐种类有四:曰池盐、海盐、井盐、岩盐。何谓潞盐?中国池盐之一种,产于山西省运城市,即古之河东郡。”为了深入了解盐池发展及其文化底蕴,2023年7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校社联“盐湖振兴新道路,助力乡村新发展”实践调研队走进河东池盐博物馆并对讲解员进行采访,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景仰千年盐文化。
图为博物馆入口处。赵梓浩 摄河东池盐博物馆于2021年11月6日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正式开馆,其通过盐池的形成和历史演变、盐池产盐的流程和原理等内容,集中展示运城五千年的盐文化。
图为博物馆入口处前言介绍部分。孟可柯 摄
在游览河东池盐博物馆的过程中,队员们十分投入和认真,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并且认真仔细的听讲解员的讲解。队员们见识到了用图解和雕塑等形式展现出来的盐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盐池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藏品,尤其认真观察了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和唐《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石碑这两件镇馆之宝。在整个过程中队员们无一惊叹于河东盐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且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运城盐池在古往今来对于整个民族乃至国家的重大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讲解员介绍运盐商道。荀诗涵 摄
在参观中,团队对讲解员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盐湖的历史脉络,以及盐文化,从中体会到盐湖对于当地群众的重要性,从古时候的产盐重地,到如今的生态湖泊,一路发展,盐湖所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与当地百姓的情。当地百姓因盐而兴,当地也因盐而文明。现如今,政府积极贯彻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退盐还湖,调配水资源,转型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七彩盐湖,养生福地”基地。在讲解员的介绍之中,队员们了解到,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盐湖的修复力度,让盐湖在变好的同时,吸引大量周围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而且,也带动盐湖周围其他景点的游客量上升,增加了各景区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讲解员场景。史麟煜 摄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学习,队员们认识到了盐池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风采,使其熠熠生辉,不断的传承,不断的与时代结合。一副副图片,一组组具体的人物模型,生动形象的展现当年的风貌,同时,也让队员们熟悉了传统的制盐方法,慢慢发展,制盐效率不断提高。队员们深入调研地,深刻地感受到盐池的文化气息,体会制盐工人在过去的艰辛。在历史的岁月中感受文化魅力,在榜样的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千年盐湖在转型发展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变革中不断完善,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文旅示范区,带动就业,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一同助力乡村实现伟大振兴梦。
图为团队在河东博物馆的合照。史麟煜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2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