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宅——一座有年代感的古宅
大学生网报韶关7月11日电(通讯员 洪曼妮)满堂围,又称满堂客家大围,位于韶关市隘子镇,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以“岭南第一围”闻名于世。满堂客家大围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古代的雄浑朴实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韶关非遗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州新华学院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于7月11号赴九龄故里隘子镇参观满堂客家大围,感受其中的历史底蕴。
图为满堂村客家大围远景。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围楼建筑历史千秋万代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进入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各种形式的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
官氏家族历史日久岁深
官氏家族历史满堂围是始兴县隘子镇的官乾荣独资所建的。乾隆年间,官氏祖先官兴祖在清化从事杉木杉皮的购销生意,略有积财,因此建了满堂客家大围供家人居住。
图为客家大围内景。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当谈及围楼独特结构时,当地官书记自豪的为我们解释此结构的由来:“满堂客家大围融合了中原古建筑美学和客家建筑特色,里外一共三层,整体上呈长方形“回”字结构,由左、中、右三座围屋组成,横向总长度一百多米,光议事厅就有17个,天井有16个,水井则有4口,各类房间达到770间之多,说它是一座“民间故宫”一点也不为过。大围的三座建筑物之间都有防火巷,即使某一个角落不慎发生火灾也不会波及到其他部分。围屋的楼上和楼下都是回廊式结构,除了方便日常通行,还有利于巡逻放哨,这在遍地都是盗贼、土匪频繁滋扰的年代非常重要。”队员们看到这么奇特的建筑结构,不禁都发出由衷的赞叹。随后,队员们结伴而行观赏围楼,感受客家文化的波澜壮阔以及客家民俗的风情浓郁。
图为客家大围内景一角。 通讯员洪曼妮 供图
悟文化——一些独有的客家风情
满堂围,不仅是建筑里的代表作,更是客家人民一张响亮的名片,在砖瓦里蕴含的都是客家人民特有的风情。最后,官书记对我们寄语“满堂围缘起清代,历久重逢而弥新,虽尘世喧嚣,大浪当道,“择一事,终一生”似乎成了很奢侈的理想。然而文化匠人们却化手为器,从泥石砖瓦中还原历史的面貌。非遗的传承不仅是非遗的重生,更是非遗的新生,希望你们这些祖国的新生力量能学习前人”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的默默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把我们的非遗以更好的方式传承下去。”
图为实践队于客家大围合影留念。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2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