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7月电(通讯员 洪骏煌)2023年7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宁德市周宁县乡村振兴实践队于当日下午前往“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深入了解习总书记三赴周宁、学习“三库+碳库”绿色新发展理念。
图为讲解员带领成员们了解后洋村建设历史 通讯员 张华川 摄
骤雨过后,成员们到达实践基地。实践队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实践基地展馆了解后洋村开荒早林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的周宁后洋村还是一片荒芜,经济萧条,村民生活困难,黄振芳先生下定决心要建设后洋村,贷款建设家庭林场,黄振芳先生向村级、县级申请承包了林场,获批后开启了林场建设的工程,为后洋村开辟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道路。1988年到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曾三度探访周宁,总书记在宁德期间,提出了 “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等重要论断,并在2023年的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再次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这些论断是宁德森林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来访黄振芳林场,赞扬了黄振芳先生,“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
总书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断论,并在2022年加上了“碳库”,“三库+碳库”的科学论断为闽东振兴指明了方向。三十多年前,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半年内三次到访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并亲手种下三棵杉树,如今这三棵杉树早已顶天立地,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地标。
图为实践队在总书记种下的三棵树下合影 通讯员 张华川 摄
实践队成员们跟随讲解员在林间小道感受雨后的森林,一路上他将森林的建设历程讲述给成员们。据他所说,森林建设之初为了给村民增加收入,负责人在杉树林间套种马铃薯、魔芋等经济作物,在杉树林长成后,林间光照减少,现在种植在林间的作物多为兰花、草珊瑚以及一些药用植物等,合理利用土地,践行绿色发展。在实践基地前实践队成员发现了一块电子展板,上面每时每刻更新着森林的负氧离子含量,当天的负氧离子大约在15000个每立方厘米左右,远超国家空气质量优异的标准。成员们从讲解员了解到,近年来的周宁森林的负氧离子含量最高曾达到50000个每平方厘米,空气质量相当卓越,因此,黄振芳林场实践基地中还设立了一个森林党校,党员们能在此学习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同时,切身体会绿色发展成果,践行“三库+碳库”理念。
图为实践队在电子展板前 通讯员 张华川 摄
在结束林场的访问后,实践队一行人由林场旁的森林步道漫步下山。森林步道穿行于林中,环绕山体之间,即使在夏季也不觉炎热,将林业与旅游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案。
山林间除了栽种的杉树,还有当地农民的高山茶田以及许多中草药作物,生态环境极为卓越,林间飞鸟随处可见,步道周边不时有昆虫的身影。实践队队员黄逍表示在这里的森林能够看到此番景象着实令人震撼。
实践队在步道眺望,在实践基地对面能够看到“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该建设工程以“粮库、水库、钱库”的主题修建三栋大楼,并组合为“C”字型代表“碳”。该实习基地项目将全力打造“三库”生态文化品牌,实施以森林经济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同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周宁贡献。
图为实践队在森林步道 通讯员 张华川 摄
“碳”索四库理念,逐绿奋进之旅。“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这是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活动时的重要讲话。闽东振兴在于“林”,今天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来此访问、学习,加深了青年群体对爱农、兴农的重视与认识,森林的重要意义、“四库”绿色发展指导理念,需要青年一代的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4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