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有路,人语车流花木里。画境生春,菜香果味水云间。” 地处赣闽两省交界地的叶坪乡黄沙村,虽然地区偏远,信息闭塞,可却因独特的发展模式,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游客络绎不绝。
2017年7月2号,安徽师范大学赴瑞金精准扶贫调研队就以大棚种植为切入点,深入探究精准扶贫政策下种植业的发展前景与阻力。
在众多大棚种植户中,队员采访了一位名叫华寿文的大学生。
热血青春,助力家乡建设
一张黝黄的国字脸,一个剪短的寸头,一件干净的白衬衫,这是他给人留下的初步印象。见他在瓜棚停下,调研队的同学们纷纷上前。在队员的询问下,这位年轻人名叫华寿文,来自华屋村第四小组,以散户的身份扎根于此。
华寿文毕业于省内的某所高校。毕业后不久,满怀一腔热血返回家乡。在问及华寿文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时,华寿文答道,“刚刚毕业的我,确实满怀一腔热血,心系乡土的发展,愿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加上前几年当地的发展确实还挺不错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备,村里有合理的规划;我也挺想开拓创新,想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农业中,走出一条与传统不一样的路。”
“政府的政策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自主创业”
目前华寿文拥有9个棚,租金由维护费和土地费构成,一共为1200元,其中700元的维护费是交给村里的承包户,剩下的500元则是土地费。种植作物年产量达3000多斤。
“在创业中,您感触最深的是哪一项政策?”
华寿文表示,创业没有政策支持是不行的,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种植业可以扩大生产,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成批量,主要得益于土地流转政策。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是该政策的优点。
当今社会,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土地流转政策适应了大流通格局的背景。因此一次土地流转,就是一次产业的新发展。
据了解,瑞金市也曾出台《关于土地流转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编制了《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合同书》样本,使土地流转机制更加科学与灵活,也加强了对土地流转形式的规范和引导。这些为像华寿文一样的种植户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创业路漫漫,政策之下阻力仍存”
在采访中,看着大棚里的众多西瓜,华寿文谈起了今年的收益情况:“三年来菜价此起彼伏,今年的我家瓜产量虽多,可是卖的价钱并不高,因此我也在适当地缩小投资。”农业可以发家致富,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时,华寿文感叹道:“信息沟通渠道狭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造成菜价的不稳定。大家往往会首先考虑政府提倡的一些作物,或是近段时间收益不错的农作物。种植户对市场的认知与把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据了解,长期以来瑞金的农业以粮猪型传统农业为主,人多田少,种粮虽饿不着,却也富不了。对不少农民来说,务农已成为家庭“副业”。 加之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在大都数种植户中,华寿文属于较为年轻的一类。
参观完华寿文的瓜棚,同学跟随他走进了相邻的大棚,芋头种植棚。这里一共分布着64棵芋头,芋头分为两部分,芋子和芋芽。一般情况下,一棵芋头可产5斤芋子,这片芋子带来的收入是2400元左右。看着错落有致,青绿茂密的芋头,华寿文介绍道,“与种植相比,农产品深加工风险小很多,种植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受限于自然因素与受众的口味心理;而加工显得简单一些,技术略显单一。”
处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为影响生产的重要因素,信息缺失影响农户对市场需求的把控,由此引发跟风现象,往往造成农产品的泛滥,而却没有相应的农业保险来降低损失。技术不过关限制着农作物产量和销售。信息机制的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技术的提供,都是当今农业扶贫政策中“精准”的体现,对于像华寿文这样的大学生来说,更需要这样的支持与保障。
新时代下的农业发展需要开放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开拓的勇气,康庄大道上依旧希望与阻力并存,愿越来越多像华寿文的大学生可以在自主创业路上越走越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