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绣:羌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作者:杨懿 周正平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导语:为了解陕西省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7日,对以“扶贫,传承”为主要理念的宁强县羌氏故里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了“寻访羌氏故里,共镌传承非遗”深度调研活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笛声穿越时空给后人留下的记忆,在时空的跨越中已然成为永恒。羌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羌绣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闪光点,在羌风羌俗走出了羌寨、走向了世界之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宁强分队,在宁强县羌氏故里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琳等其他员工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前往了羌博园,通过讲解,对羌绣有了一定的认识。
图1——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公司总负责人合照
在观看羌编与羌绣结合作品以及羌族服饰时,我们了解到羌族妇女擅长挑花刺绣。羌绣挑花刺绣多用丝锦线,显得朴素大方、清爽明快,也有用色线挑花,有的飘带全是彩色线分条排列,采用纳花针法,如五色虹霓,色彩斑斓、绚丽夺目。
明清时期,羌族的刺绣就已颇负盛名,后来挑花亦逐渐普遍。羌族刺绣从针法上区分,共有七种,即:扎花、挑花、勾花、别花、提花、纳花、拼花,一般装饰于头帕、围腰、飘带、肚兜、衣领、衣角、襟边、鞋面袜底等。当刺绣与羌族文化相结合,形成羌绣,则表现出羌族独有的审美理念及文化内涵,羌族拥有民族,独特的语言及文化,羌绣便是羌族文化及羌族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
图2——羌博园羌绣与羌编结合手工艺品
(2008年6月7日,羌族刺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76。2018年5月15日,羌族刺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闻名的不仅仅只有羌族的刺绣,在羌族人民挑绣时,不打样、不划线,仅用五色丝线或棉线,凭着娴熟的技巧,就能信手在头帕、枕帕、衣襟、腰带、鞋袜等衣物上挑绣出绚丽多彩、疏密有致、形态自如的各种图圈纹、三角纹、云纹、波纹和花鸟、鱼虫、走兽等花纹图案,挑绣不仅结构完整、物象突出、色彩绚丽、工艺精巧,起到美观的作用,而且借助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强了衣物易磨损处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实用价值。
图3——羌博园羌绣与羌编结合手工艺品
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妇女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羌绣有装饰性很强的花纹图案,无论是在羌族群众的腰带、衣裙、围腰、鞋上或是在妇女的头帕、袖口、衣襟甚至袜子、鞋垫上都随处可见。
羌绣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品,同时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它已深深地融入了羌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它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是羌族人民对真善美追求的物化和象征。
图4——羌博园羌绣手工艺品
羌绣有如下的工艺流程:1、羌绣制稿。绣娘们按照实物画稿,或凭想象随手描制样稿。2、选料。根据画稿的内容、用途不同,选择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底料,如果是衣饰就必须能洗耐磨,则选用麻布或纯棉布,作为艺术品及高级赠品则选用丝锻作为底料。劳动时的服装及用品,则使用的线采用了耐磨、耐洗的棉线、混防线和膨体纱等材料。3、样稿上料制作羌绣将经过精心挑选的画稿,用带有颜色的笔在要绣制的底料画上图案,将纹样用绣针和线固定在要绣制的地方,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线进行绣制,这样整齐均匀的针脚会把剪出来的纸样遮盖住。4、精心绣制底料上绷后即可绣制。小型绣品直接拿到手上绣制,大中型壁挂,入屏的大幅必须上到图绷或大型方绷上绣制。在绣制过程中丝线、丝缎及其它浅色底料,必须保证干净。
图5——羌博园羌绣手工艺品
民族艺术已经慢慢褪去“过时”的帽子,并走出民族自身的视野,寻求更为广阔的艺术生命力。羌族人民的睿智、勤劳、勇敢和原创精神,在新的时代又赋予了羌族文化新的内涵,羌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更新,羌族文化艺术必将不断得到认可和开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9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