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转眼已是支教的第四天。在过去四天的教学中,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小到调和同学矛盾,大到创新课程发展。每日晚上八点进行的例会,为之后的支教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齐心协力,踏青岚而来,拂夕晖而去。
今日是我第一次带领同学们上课。还记得早晨来的路途中,内心慌张极了,害怕自己准备的课程不够好,担心不能给同学们带来最详细的知识。诸多种种,皆在我踏入高年级班级时,烟消云散。课程安排的是八点三十开始上课,我二十到达班中。进班时我甚至都没有抬头看同学们的眼神,只是低着头把书包放好。忽然间觉得有些奇怪,怎么会如此安静,再抬头看去时,同学们纷纷好奇地打量着我,兴许是看我有些紧张,还有些孩子主动跑过来分享他们的画作、笔记。我看着他们不断试探的眼光和同样羞涩的面容,方才的不安早已消失不见,也许是我不自觉代入了“师者”这个角色,在看到他们天真无邪的小脸时,内心只有欣慰和欢喜。
一节课是四十分钟,我只准备了一首较长的现代诗,但是同学们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即便是还没有吃早餐,有些同学甚至是才从自己的玩乐中反应过来,但是在我说“开始上课”之后,所有人都坐直身体,大声朗读起来。虽然语调不齐,虽然经常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虽然有点无法理解诗句的含义,但是那种求知若渴的情感令我十分震惊,甚至有些自愧不如。他们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师者的骄傲和自豪。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我的首次上课经历,经过刚刚的预习后,我没有那么慌乱,孩子们看到我拿着教案和教具,即便是正在与朋友玩耍,也要停下来笑着道一句:“老师好!”我所讲述的课程是红色经典诵读,美名其曰——在教授朗诵的同时传承红色文化。朗诵,指大声朗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响亮有力;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响亮有力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读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四十分钟的课程,我很开心能带领他们体会朗诵的魅力。
首次传道授业,我带着沉重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乡村支教旨在能够拓宽同学们的眼界,告诉他们世界上还有别样的色彩,不能单单只被困于一方田地,我能给他们带来特色课程,教授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真真正正地给予了我一种极强的荣誉感。我愿他们来日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望他们明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
仅此一天的时间,我对传道授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身为师者,当是先传道,而后才是授业。人生路途漫漫,朝夕之间的成就并不能做那盏引路的明灯,但是亘古不变的行走之道,能够伴随他们一生,以鲲鹏之志破万千难关。身为人师,日日自新也是我应该做到的,每上完一节课,我都有说不尽的感悟体会,教学时的每一个卡顿和错漏都应该认真反省,以新替旧,以新再授。我会深悟传道授业之职,明日日自新之重。(通讯员 牟陈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