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警钟鸣,振兴中华红旗舞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出的报告。为了更好理解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更长久的驻足人心。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筑梦中华社会实践于7月11日前往江苏省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历史沉痛的血泪中领悟前辈们的初心和当代年轻人的使命与自信。
满怀悲痛,沉痛哀悼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为三个主题:南京大屠杀史展区、“三个必胜”专题展区和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刚进入展厅,就看见用中英日三种语言书写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几个字,肃穆的气氛环绕在我们身边。在浏览中我们看到了记载着每一个遇害者姓名的书架,他们的名字是每一本书的名字。我们也看到了到幸存者的容颜,能从斑驳的皱纹中看到历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痛苦。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军侵华的路线等。一张张照片诉说着日军的残暴,一帧帧画面传递着人民的哀嚎,一块块石砖告诉我们当时的灰暗。空袭南京、血战光华门长江边的屠杀等数个展区都告诉我们当时的残忍。在遗骨陈列室的姓名墙上我们感受遇难同胞跨国历史的悲怆,在万人坑遗址处实践队员献上了白菊,跟随游客集体默哀一分钟。每个人的眼神里充满了严峻与悲痛,不由得捏住了拳头。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在最危难的时候外国友人的援手——“活菩萨”约翰拉贝,这位保护了六百位难民的活菩萨留下一份日记。我们实践队员王文凤参加了朗读《拉贝日记》。王文风说到:“历史悲痛不能遗忘,不忘初心,让中国不再受欺负才是我们的使命。”
高科技,新接触
讲解员徐龙平带着我们来到了临时展览区。徐龙平说:“我们展馆会根据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来设立特殊的临时展馆,比如就有纪念南京大屠杀85周年的书法展览以及利用高科技来近距离体验。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展品是不可触碰的,而这次临时展览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可触摸、可聆听、可嗅闻的展览,其中许多装置融入了新鲜的科技元素,让观众领略光、电、声与历史的有机融合。” 穿越“沉思之境”,来到“生命之环”。有一个名为《触·墙》的装置,在半封闭的空间中,有两块使用和南京城墙砖表面积同等尺寸的石板。这两块“不起眼”的城墙砖,运用到了骨传导技术。利用声音与震动技术,将律动声音转化为有节奏的震动,当震动与人体组合时便会产生共振。徐龙平说到:“希望通过这个装置,向世界传递南京人民的和平心声,传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的愿望”。实践队员余弘亮表示:“城墙是每个历史悠久城市的记忆,他经历着城市的辉煌和兴衰。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中了解到在85年前的南京保卫战中,南京城墙展现了它的军事防御功能,而在如今墙角一边盎。用手触摸这里,感受着城墙的震动和回应,仿佛也回到了当年的炮火之下。”历史的记忆能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更加逼真的还原在这个时代,这是十分奇妙的一种体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血泪的历史虽早已过去,但伤痕是不可以忘却的。在和平寄语墙前实践队员一字一字奖寄语留在心中;在留言簿上留下了我们的姓名和“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在拉贝雕像前我们驻足默哀。献上不仅仅是鲜花,还是我们牢记使命的承诺;敲响的不仅仅是警钟,还是我们胸膛激荡的初心。,实践队员在参观的最后手握白菊,在抗战烈士名字肖像处献上我们的敬意。实践队员叶子墨表示:“生逢盛世的我们很难去体会那样黑暗和痛苦的历史,经过了数小时的参观,我在指纹留言处写下了,祝愿祖国富强,希望历史不会重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吾辈当自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5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