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17日至18日,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同谱乡村振兴曲,共筑幸福俞邦梦”实践队一行人赴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俞邦村开展“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行动,实践队跟随习总书记的步伐,深入俞邦村,通过走访党群服务中心、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寻根追味”小吃街等景点,聆听当地村民的介绍,目睹“舌尖上”的沙县历史画卷,动手制作沙县小吃,深入了解俞邦村的振兴路。
图为实践队员在俞邦村开展“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合照
党建引领振兴 擘画美丽乡村
7月17日下午,实践队首先探访了俞邦村党群服务中心。在书记的介绍下,实践队了解到俞邦村通过探索建立“跨村联建”党建引领机制,以俞邦村为联建主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先进带后进、大村拉小村,打造乡村建设“红色引擎”,并经过不断努力,实现村民村财“双增收”。不仅如此,俞邦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以发展小吃富民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振兴,注重提升“沙县小吃第一村”的核心竞争力。实践队从村民口中了解到俞邦村的振兴路,是从“一根扁担,一头扁肉,一头拌面”的糊口生计,到起早贪黑、辛苦打拼的夫妻档,再到标准化经营的全国“国民小吃”。
图为实践团来到俞邦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俞邦村的治理和发展
书香引领风尚,塑造文化风骨
下一站,实践队走访了古樟树和尚书巷,千年古樟郁郁葱葱、抖擞舒展,粗壮的枝干昭示着古村落的千年历史。俞邦村曾出现了祖孙三代都是进士,“一门祖孙三进士,六代一将军一尚书一府尹”的佳话更是闻名遐迩,尚书文化在俞邦村影响深远,重视传承祖规家训,如今清正廉明的良好家风犹存。近年来,俞邦村结合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致力于发掘当地优秀尚书文化,其精神勉励着当代新青年要学习尚书文化,树立崇文尚德、清廉的品德。此外,俞邦村努力挖掘红色文化,串起“生态+红色”旅游路线,联合小吃文旅集团开发出“自然生态,乡愁记忆”系列文创产品,打造“小吃+文旅”特色乡村游,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在尚书巷讲解尚书文化,勉励新时代青年要树立崇文尚德和清正廉明的品德
巧匠传承风味,奔赴康庄大道
17日下午的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在这里,实践队目睹“舌尖上”的沙县历史画卷,感受农耕文化的饮食内涵,于喷香美食中体味生生不息、代代相继的小吃制作技艺的磅礴生命力。馆中陈列着240多种沙县小吃品种,其中包括最为著名的扁肉、拌面、蒸饺、炖罐“四大金刚”。
在小吃民俗文化馆中,实践队见证了俞邦村作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导向,俞邦村人民深入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开创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以“美丽乡村”、“特色品牌”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现“美丽经济”,创造推动乡村振兴、推动人民脱贫致富的具体实践新样本。
图为实践队走访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目睹“舌尖上”的沙县历史画卷
精神传承技艺,铺续振兴征程
7月18日中午,穿过宽大的水泥路面,实践队走进村中心,来到热闹的“寻根追味“小吃街。实践队品尝了其中一家经营四年的沙县小吃店并对店主俞其银进行了访谈。他谈到“以前年轻外出做小吃,后来身体不好回到家乡,但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如今和他一样,选择返乡经营小吃的手艺传承人越来越多。从店主俞其银的口中,实践队了解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俞邦村考察时,曾在小吃摊位前停留,亲切地和摊主交谈,询问春卷扁肉的传统技艺。地道的小吃风味使小吃街的生意更加火爆,俞邦村凭借独特的小吃文化极大地带动了自身的经济发展,闯出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随后,为感受“扁肉是砖,拌面是钢,建起了沙县的高楼大厦”的精神力量,实践队提出向店主学习沙县小吃的制作。实践队穿上了店主同款文创服装,学习扁肉的制作。学习包扁肉就像俞邦村的脱贫攻坚路一样,一点点尝试,熟能生巧积少成多,将贫困村的帽子从俞邦村的头上摘掉,彰显了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对店主俞其银进行采访,了解沙县小吃商户的致富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在店主俞其银的指导下制作扁肉,体会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不易
此次实践活动青年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一探寻,在实践中实地感受脱贫伟大成果,感受和体悟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青年们会坚定不移地追寻习总书记足迹,秉承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以全新面貌奋进新时代,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7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