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科教兴学公益团队开展特色文化课程
中南在线7月27日消息(通讯员沈睿智 报道)为推动黄梅戏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增强广大少年儿童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落实美育熏陶行动。7月27日上午8点,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科教兴学公益团队成员沈睿智同志在天门市九真小学四年级二班开展了特色课程,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黄梅戏的发展历程。
课程伊始,沈睿智同志向同学们介绍了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着为同学们播放视频和介绍了音频来源,同学们对黄梅戏也慢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沈睿智同志着重强调全体同学要珍惜机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听课,跟着老师唱好黄梅戏,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和风采,争做黄梅戏的宣传推广“小喇叭”。最后,沈睿智同志为学生们演示唱腔技巧、面部表现及发声用力,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学得格外认真。
图为团队成员沈睿智同志为同学们介绍黄梅戏
课程结束后,记者有幸采访到“灯塔计划”科教兴学公益团队成员沈睿智同志,他表示:“非遗保护,人人有责;非遗传承,人人参与。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该树立保护意识,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保护的责任,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强劲的活力。”(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30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