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探寻相城文化,共建绿金家园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作者:郝景玉

安徽省安徽工业大学能环学院赴池州,马鞍山,安庆,合肥,淮北乡村振兴与文化惠民实践队赴淮北市相山区相山公园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美丽,深刻领略相城风景。

去往公园之前,我们先做好准备工作,将所需要的物品准备好。

图为志愿者们手写文明创建宣传书。通讯员郝景玉摄

图为志愿者们查阅整理环境保护的有关书籍。 通讯员 郝景玉 摄

来到公园内,一眼望去,青山翠浓,绿树环绕。四周都是松树,竹木,枣树。波澜壮阔的原始森林依旧保存。为了扩大树林面积,本地还增设了人工林。阔叶树种,引进树木,应有尽有。置身其中,感受颇为壮观。巨大的树木直插云霄,山峦之间,沟壑纵横。

向山上走去,风景更是不同。树木愈加茂密,在秋风之中,开花结果,芬芳动人。走到落叶松附近,万叶飘落,随风曼舞。如同枯叶蝴蝶,翩翩迁迁,胜似仙境。从山腰遥望,远处群山遮掩,云雾缭绕。日出时分,金光灿烂,风情无限。

艰难爬行一段后,终于来到了山顶。此时,树木郁郁葱葱,一眼看不到边。山上一座湖泊映入眼帘。当地人称之为相山天池。天池规模壮大,池水碧绿。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点点涟漪。偶尔之时,还有几只水鸟掠过。此间风景,着实喜人。

天池周围,花草茂盛。落叶片片,草地碧绿。人们争相打卡留念,都舍不得回去了。整座森林公园里,这里的风景最美,最引人驻足。若是有兴致,还可以泛舟湖上。看着深秋之中群山变色,一片火红。这是自然对人们的褒奖。远离都市,独享宁静,这样的惬意,别处怕是找不到了。

山上还有一座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已历尽人间1700多年的沧桑。庙宇是依明清建筑风格修复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已历尽人间1700多年的沧桑。庙宇是依明清建筑风格修复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始建于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据《宿州志》记载:北宋元丰间(1078—1085)赐额“显通”。辽金时又加封“显济王”,故又称“显济王庙”。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

显通寺,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

显通寺山门门楣上“神烈丕昭”四字由清代安徽巡抚高晋所题。山门之上的门楼为“魁星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楼高12米。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魁星是传说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汉晋时期古相城曾孕育出桓谭、嵇康、刘伶、戴逵等一批文人,建此楼意在希望相城未来名人辈出。

显通寺原有四进大院,穿过由108块大石圈砌而成的拱形门洞,越过前院,可直接进入正殿庭院。

院内按四个方位挺立着四株两人合抱有余的千年松柏(现存三棵,东北角一棵解放前遭雷击而死,后补种一颗泡桐,今已90余岁)。

图为志愿者清扫显通寺道路垃圾。 通讯员郝景玉摄

在上山的过程中,我们也进行对路人和游客进行了保护环境的宣传,并且与环卫工人们一起为共建美丽家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为志愿者们合力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通讯员郝景玉摄

图为志愿者们进行文明共建的宣传。 通讯员郝景玉摄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是一次双赢的活动。活动中我们收获不少,对社会的认识进-步加深。活动进展顺利,与各方面的融洽合作分不开。各组每个成员都热情工作,团结合作,为这次活动奠定了基础。队长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及队灵的配合与积极努力都是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队员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更是体现出了这个团队的基石,各有所长,各施所长更是保障了我们工作的高效性,为此次活大学上了园满的句号。虽然活动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反而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增长了阅历和经验。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很好地感受到淮北这个我所生长的城市的悠久历史,令我十分的光荣,下定决心要让淮北的风景更加美丽。我个人认为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很成功的。(通讯员 郝景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33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自家乡,围绕团队主题——节水护水,科技赋能开展志愿活动。…… 黄鑫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传承二十大精神,赓续百年之薪火
中国青年网烟台7月9日电(通讯员孙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
青春漫步砂仁里,金果书写致富经 探究阳春市春砂仁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阳春市政府以春砂仁产业为主导,积极推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成功助力阳春市进入“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行列。7月6日-16日,广州新华学院助力乡“春”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指导老师何贤和…
湖北学子三下乡:感悟幸福,快乐成长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熊紫萌)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仙桃市剅河镇谢场村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
寻觅新途径,探寻养殖路
(通讯员:丁子钊摄影:毛鑫磊)在社会实践中体察民情,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7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襄阳宜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七人走进襄阳宜城板桥店镇…
湖北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
湖北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本网讯(通讯员王智莉),青春献礼二十大,驻足新农村建设,为积极服务留守儿童,传递党和国家对困境青少年群体的关怀,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助力解决辖区学生…
三下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共跳摆手舞,再续民族情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传承土家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调研活动,并邀请当地居民一起参与跳舞。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是中国土家族传统舞蹈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图为队员…
湖北学子三下乡:关注祖国未来,关爱留守儿童
中国青年网黄冈6月13日电(通讯员陈梨)为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重点关心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传递温暖与爱。6月1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对社会实践的感悟
岭南师范学院“曦望”社会实践队(通讯员王樱陶)今天已经正式结束这次的三下乡啦。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
夏日燃动力,青春正当时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让大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得到锻炼,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如期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家科…
探访革命足迹,发扬奉献精神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夏帅旗)7月10日,为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河南工业大学“红色记忆”社会实践团队到达河南省开封市刘青霞故居。团队通过参观刘青霞故居、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和查阅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