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研行长寿·探寻乡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狮子滩社区,专访重庆市市级非遗长寿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杨百克,探寻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表演非遗民歌 展现长寿风采
“我们在朝天门、市中心礼堂、文化宫,到处去演出,没得哪回不是数一数二的!那些人站起来欢迎你。”年近八旬的杨百克对长寿民歌满怀自信。对长寿民歌付出的心血和长寿民歌本身的特色,是他满怀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杨百克长期进行对外演出,宣扬拖滩号子,但与此同时,他并非一首歌走到底,在表演学习过程中,杨百克不断丰富长寿民歌的内容,还自创了富有长寿地方特色的长寿民歌,如长寿渔歌、长寿果歌等等。
能具有这样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与杨百克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杨百克出生书香世家,父母皆为教师。受父辈的影响,他从小就接触戏曲、乐器等,退休后,组建演出团队,带着自己最为自豪的龙溪河拖滩号子走遍村镇,走入重庆市,走向全国。
传民歌之精神 育非遗传承人
“拖滩号子能代表龙溪河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完全能代表。”杨百克向实践团成员如是说道。为了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将精神载体长寿民歌传承下去,杨百克在镇上免费的“非遗音乐培训班”授课。据杨百克描述,来非遗培训班上课的人,有些对音乐知之甚少,甚至可能五线谱都不认识。“我就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教起,教他们如何识谱、如何用嗓子。”杨百克和父辈一般开始教书育人,他的父辈育文化人,杨百克育传承人。
杨百克表示,现在非遗传承缺少的一环就是传承,而且必须要年轻人来传承。能面对年轻的三下乡实践团队,杨百克感到兴奋,鲜少有年轻人能关注到民歌文化的发展。讲到此处,杨百克不禁向实践团成员展示自己的歌喉,“天上星宿排哟……对排哟……”,一小段号子喊来中气十足。实践团成员秦世纪主动向杨百克请教长寿民歌的演唱,杨百克从整理有序的成堆的手稿中精挑细选出适合年轻人演唱的曲目进行教授。
“早晨的哟,太阳哟嗬,红的彤的彤哦,嗨哟嗬嗬……”“嘿哟,嘿……”,经典的拖滩号子和热情饱满的歌声在非遗课程培训室内“传承”。
不忘乡土味道 弘扬民曲文化
“以后总有个时间,它要见阳光,要出来,因为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结晶。”在杨百克的不懈努力下,在他永远保持着如他所言的“地方文化是基础,乡土的味道、泥土的味道不能丢”的初心下,长寿民歌与地方的特色结合越发紧密,杨百克在传承非遗民歌方面的切实行动,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能宣扬长寿文化,弘扬中国民曲文化,是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杨百克最大的愿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34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