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7月15日
天气:晴朗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22旅游管理
团队:苏州红调第5小队
姓名:陈培妮
作为苏州红调团队第5小队的一员,在15日这天,与三位队员们一同进行了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的红色寻访工作。
漫步黎里老街,脚边不远处就是碧绿的湖水,一座座石桥连接着两岸的房屋,窄窄的黑弄堂是黎里古镇的一大特色,不平的青砖,道不尽的是老苏州古镇的慢生活。
沿着古街,我们参观了小小商店、柳亚子纪念馆、击退土匪胡伯龙处、南社通讯社、大同文具店(中共淞沪地委吴江秘密联络点),共五处红色景点。在寻访过程中,让人感叹在这么恬静闲雅的小镇背后还蕴含着如此多的、令人惊叹的红色故事。
(图为柳亚子纪念馆入馆正面照片)
柳亚子是中国近代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创办了《复报》、南社,加入了中国教育会,后又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遥想当年,在412反革命屠杀中,柳亚子一家人就是躲在这处房子中的复壁得以逃过一难。眼前这座房子仍然完好存在,谈不上十分古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探寻到不一样的红色历史,依然可以深深走入近代伟大诗人的恢宏人生中去。
在寻访柳亚子故居时,有幸遇到了一位戴着写有中国国旅、手持专业摄像机的老爷爷,他热心地带着我们领略柳亚子故居双层楼的各种陈列展示。向我们介绍了写着“赐福堂”牌匾的历史,这原是清朝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理府第,宅名为此;柳亚子的许多伟大事迹;柳亚子故居中的卧室与书房格局;柳亚子后代的成就……爷爷也征求我们意见,能否出境他的太湖书生视频号,一同为黎里宣传。我们也大方介绍我们此次寻访的工作,爷爷将在视频中写出我们小队的学校与姓名,荣幸之至!
(图为“太湖书生”爷爷为我们讲解赐福堂牌匾的故事)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成立的进步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发起。寿恩堂是南社通讯处旧址所在,为康熙四十年周氏迁祖周奇龄建造,柳亚子先生在这里生活了24年,这是应该五进深的宅院。 这里是南社的重要根据点,也是《南社丛刻》的编辑部。期间,南社社员与柳亚子的往来书信大都汇集于此,这里是南社重要的大本营,见证了柳亚子从一个12岁男孩成长为南社领导者和爱国诗人。
南社成员大多属于新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其中,有不少是革命派文化宣传队伍中的积极分子。柳亚子先生于1909年创办的南社,此社之名的来源有着不俗的意义。南社之“南”,高旭说:“南之云者,以此社提倡于东南之谓。”高旭说:“钟仪操南音,不忘本也。”二人所言,皆在暗示,使人意会而不致授人以柄。南社之“社”,来源于明末清初的复社、几社之社,二社的文化精神、诗学传统以及抗清的志节就被南社人概括为“几、复风流”。
进入南社大门,我们采访了一位工作人员,她为我们介绍了南社建立的历史以及其象征着的意义,她强调了柳亚子先生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就像一位英勇无畏的将士,为革命做出伟大贡献,倾注了一腔热血。
(图为南社通讯社拍摄的黎里组织机构沿革介绍)
接着我们来到了大同文具店,位于西王家弄,是中共淞沪地委吴江秘密联络点。秘密联系点创始人是青浦县朱家角的夏明辉,夫妇二人通过买卖文具收钱找零作掩护,秘密传递情报,发展地下党组织。1945年夏明辉被害于宁波狱中,在这之后,金佩扬接手大同文具店,作为吴江秘密联络点继续开展秘密活动。革命的成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顾生死、心中有民族大义的伟大人民,他们前赴后继的努力铸就了鲜红灿烂的革命历史。
2015年,经整修、复建,南社通讯处旧址向社会开放,近年来,南社通讯处旧址先后被命名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民革党史陈列馆”。张应春革命事迹陈列馆也坐落在南社通讯处旧址内。
此次寻访是我们小组第一次集合进行的,虽然温度依旧是三十多度、顶着耀阳,按照计划的地点一处一处进行寻访,有疲惫的汗水,也有计划之外的收获,希望通过此次寻访,可以宣传黎里古镇的红色事迹,圆满完成寻访工作,也为下一次寻访积累经验,希望可以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0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