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商丘7月6日电(通讯员 李泽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集百川之流一泻千里恢宏磅礴。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先祖。一代代儿女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夏、商、周王朝,使得沿黄部族不断团结建立起统一的皇权,铸就了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时光荏苒,岁月如俊,时至今日,黄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魂。为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部启动的2023-2024年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组织“青春寻访,河清海晏”实践团,于6月29号开始的为期16天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团将探究黄河生态治理的垃圾分类重点,宣传垃圾分类处理观点,让更多人接受垃圾分类,以此来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为保护黄河流域绿水青山贡献一份力量。
在6月30号,为了深入了解团队活动的内容,团队成员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初步确定了调研内容、形式以及团队成员在调研期间的安全问题,包括奔赴黄河流域实地调查、派发调查问卷、采访沿岸居民、宣传垃圾分类观念,最后团队成员线上汇报总结。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开展线下会议嘱咐实践活动安全问题。7月1日-7月10日小组在商丘市地区进行实践调查活动,考虑调查地点必须属于黄河流域,而且能体现生态环境,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商丘梁园区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内栖息着青头潜鸭等多种保护动物,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组将调查地点定在商丘梁园区黄河故道湿地公园。7月1日上午10点小组到达湿地公园对沿岸居民、游客进行采访,针对对环境治理相关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湿地公园岸边垃圾是否有人定期清理等进行提问。采访期间小组成员与村民积极沟通,同时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观点,向村民解答四大类生活垃圾区分方式(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讲解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变废为宝等好处,为人们普及从垃圾分类的角度去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但是更多受访者表示:垃圾分类后也会被混到一起收走。根据这类问题小组成员表示这种现象只是表象,根本上是人们缺少垃圾分类意识没有将垃圾分类处理,而导致垃圾回收车混合回收的举措,并向提问者强调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应该是每一个人责任,只有当垃圾拥有合理的处理方式的时候自然环境才能免于垃圾的侵害。在采访的同时小组成员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0余份,协助团队完成问卷调查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湿地公园附近居民。
7月11日-7月15日,团队在完成线下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线上汇报工作,各小组成员分享7月1日-7月10日之间的线下实践活动经历、宣传力度、群众反映问题、个人总结等。总结线下实践活动收集的91分有效调查问卷显示,18.7%的人很关注黄河生态保护问题,36.3%的人身边关注自然环境问题的人很少,46.2%的人身边有垃圾分类设备但很少垃圾分类,44%的人除可回收垃圾的出售外其他垃圾全部投入一个垃圾箱内,60.4%的人认为黄河水域污染问题有所改善,56%的人表示乐于参加垃圾分类活动,76.9%的人认为公众的环保意识将影响黄河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总结到群众乐于进入垃圾分类活动,并认为公众的环保意识会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但是缺少垃圾分类知识导致垃圾分类受阻;另外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取得较大成效,反映了政府治理方向正确、实施政策正确、对生态保护态度坚决。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组织线上会议。
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人人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垃圾分类是每个人对环境的贡献,不仅可以减少对地球的负担,还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实际贡献。政府可以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不同垃圾种类的处理方式,培养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混合产生。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设立好分类垃圾桶,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在为期16天的社会实践中切身观望到黄河水,感受黄河水流的汹涌澎湃,认识到了黄河的生态问题复杂之处,深入实践发现黄河生态环境是美丽生动的,也是脆弱的。一个团队的力量终是有限的,而我们将唤醒更多人去践行环保理念保护碧水蓝天。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成功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家园,为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片绿水青山。
图为实践活动正式开展前部分成员的合照留念照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