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7月28日云南盐津电(通讯员叶雨鑫 穆莉)为更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服务实施乡村振兴重要战略。近日,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资雪琴、团委书记穆莉带队指导,前往云南省盐津县开展“同讲普通话,‘普’写新盐津”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旨在以推普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在盐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学生们合影
实践团队立足前期开展的相关对口支援盐津助农、助学服务等活动,在开展专题志愿教育活动的同时,创新助学项目。通过此次盐津之行,进一步聚焦巩固助学推普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团队依托传播学、法学等专业,围绕普通话推广、规范用语使用、文化自信培养,依托专业优势通过本次线下活动,助力盐津推普工作谱写新篇。实践期间,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团委书记秦泽峰一行专程前往盐津县调研指导,盐津县挂职副县长朱卫东、团县委、县教体局相关同志陪同调研。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团委书记秦泽峰一行调研指导
强基固本,甘为基层推普“播种者”
实践团一行首先与东华大学挂职干部、盐津县副县长朱卫东和庙坝镇黄草村第一书记蓝维春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到当地普通话推广工作仍存在普及度不够广、以及当下电商发展背景下电商人才缺乏系统地用语规范培训等问题,实践团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同时,成员们在盐津县各乡镇“上门入户”,走访当地居民,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电商从业人员、务农人员以及当地青少年、少数民族群众等重点人群展开调研,了解不同人群在普通话交流方面曾遇到的困难和希望看到的改变,为进一步开展好推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实践团一行前往豆沙镇开展推普调研
实践团在庙坝镇开展“上门入户”式推普
多点开花,勇作青少年推普“耕耘者”
实践团前往盐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参加暑托班的青少年开设暑期推普小课堂。团队将红色教育融入推普工作,打造了三堂精品推普小课堂,旨在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跨时代赓续。一是用普通话开展“镜头下的耀动青春,时代新人铸魂”主题系列微团课宣讲,主要讲述新闻传播事业中伟大的革命人物与新时代新青年为新闻传播事业付出的努力,后续将围绕“志愿工作、团学工作、投身军旅”等多个角度持续更新课程。二是培育青年文化自信,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诗文诵读、主题微宣讲,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培育青年文化自信自觉。三是普法与推普有机结合,通过五大主题普法,实践团首先展开禁毒第一讲,与当地青少年一起了解新型毒品,远离新型毒品,共学法律知识。
实践团成员开展主题团课宣讲
实践团成员在主题团课中与小朋友互动
实践团前期制作了5个专题普法宣传手册
一以贯之,当好乡村振兴“生力军”
后续,实践团将定期进行课程更新,立足人文学院学科背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重方式开展推普活动。一是面向农村电商人员,推出系列微课程,将授课内容丰富化、网络化、专业化,基于新闻传播专业,推出《新媒体基础技能课程》、《直播带货常用语》、《电商发展》、《普通话发音纠正》等课程,为当地居民进行新媒体技术使用、品牌传播等教学课程。二是打造“典耀中华”读书行动,进行线上线下的书籍援助活动。在线上制作互动性强的典籍故事网页,囊括字音纠正、故事讲述、情景演绎等内容,同时与当地中小学和幼儿园对接,开展特色活动诵读活动,教学朗诵技巧,纠正普通话发音,并进行教学成果展,再之后持续开展高校学生“领读计划”,通过线上分享阅读心得。三是开展民俗文化节,将当地特色语言文化融入到文化节中去,将乡村语言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深度结合,邀请当地乡村语言大家,通过短视频形式记录留存乡村特色语言。
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一行聆听推普课程
实践团队长、人文学院本科生丁斯雨同学表示,“实践虽然结束,但实践团推普工作的脚步并未停歇。振兴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同讲普通话,‘普’写新盐津,我们将继续以多维度、全覆盖深入推广普通话,不断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创新推普路径,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2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