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外学子三下乡:黄土地上的绿色生态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作者:曹新宇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13日来陕实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红色”本色,弘扬革命中的精神力量,西安外国语大学“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特色发展成就调研团在7月17日深入到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高西沟村两地,与当地村民及领导进行深入交流,探寻当地如何利用“党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联动模式助农增收,提升当地村民生活水平,增强村民的生活幸福感,以此来推进乡村振兴“红绿融合”新道路的发展与探索。

首先,实践团成员去到高西沟村,采访了当地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解到高西沟村曾有40座山,21条沟,都是“十年九旱九旱不收”,“山上光秃秃,沟底乱石头,小雨满坡流,大雨冲成沟”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近些年通过打坝、修梯田、植树造林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终于实现了“梯田层层绕山头、座座坝堰锁住沟、坡地林草盖被子、沟渠打坝粮囤子”,高西沟村变得焕然一新。随后他又讲到近几年米脂县民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他们一定补助,慈善协会也会给老年人生活给予许多帮助,高西沟村的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另外,实践团成员还采访了当地的驻村书记,了解了高西沟村的党群建设以及当地的绿色生态产业建设。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高西沟村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征山治水,劈山填沟,一直致力于水土保持,高西沟村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黄河里面的水没有咱高西沟一片儿泥。”在治理过程中,高西沟村因地制宜、地尽其用,推动农、林、牧业协调发展。“山上缓坡修梯田,沟底淤地打坝埝,高山远山种林木,近山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陡坬种柠条”,逐渐形成林、草、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用地模式,而现在的高西沟村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护绿种果,走在高西沟村的一层层梯田之中,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苹果树枝干茁壮,长势良好。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来到杨家沟村,采访了杨家沟村村书记李永林,李书记热情地为成员们讲述了杨家沟村近些年来的变化以及当地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杨家沟村在养殖黑毛土猪、佳米驴、湖羊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建设绿色田园中心种植谷子300余亩,大力发展山地苹果、樱桃等林果种植业,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养殖、种植基地之间形成一条红色旅游-黑色养殖-绿色生态的道路。李书记表示未来杨家沟村也会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全力推进山地苹果、米脂小米、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方针政策的实施。

走在一层层梯田、一片片果园、一条条沟坝之中,成员们在感受到黄土高原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在感叹高西沟村、杨家沟村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引领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坚持参与实践,走进群众,在实践中善于思考,积极作为,磨炼意志,提升素养,增强本领,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力争在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以小我融入大我,不忘初心,将青春献给祖国,为民族复兴铺路搭桥,为祖国繁荣添砖加瓦。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扎实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3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一腔热血献儿童,护航保驾同助梦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助梦听障儿童,共圆祖国童梦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吴轩辕)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对残障人员与特殊教育事业的扶持与帮助,为响应党和国家对帮助残障人士的号召,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各…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黄土地上的“黑土粮仓”—农业科技助力陕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粮食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明确了勿忘中国是“农业立国”这一根本。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精…
照亮未来:支教之旅第一天
我们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星火燎援志愿服务队在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以后,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始授课的第一天。为了将来的十八天支教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志愿者团队在早读课为孩子们安…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深入走访农户,关心农民生活
记安徽工业大学实践队6月20日下乡实践所得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5日电(通讯员赵逸飞)为了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奉献社会,耐苦耐劳,提高自身素质;了…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3三下乡 | 榕树:凝心聚力,养鸡筑起乡村共同富裕梦
为深入探索金鸡镇肉鸡养殖产业发展现况,解码近年来金鸡镇肉鸡养殖产业的致富经,7月26日,广州新华学院榕树社会实践队一行前往金鸡镇游东村采访村委副书记刘国健,对当地肉鸡养殖产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开平…
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暑期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在我们开展的主题为“食品安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主要在河南省鹤壁市世纪广场采访了年轻人对食品安全的看法。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思考,我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出了…
拔秧正当时,享劳动之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是我从小念到大的诗,我最初对它的理解无非就是表达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歌颂农民的勤劳。但是,我似乎又不理解它的涵义。拔地而起的…
西外学子三下乡:高扬红色革命精神,高举绿色生态旗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红色”本色,在弘扬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西安外国语大学“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特色发展成就调研团以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巢湖学院传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邀峏山杨传人开办义诊活动
传峏山中医文化,承中华经典国粹,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邀请峏山杨传承人杨承祥、杨勇于7月5日至7月6日在巢湖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