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巢院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家风足迹,助推龙河口精神延续”

来源:巢湖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者:张梦涵

巢院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家风足迹,助推龙河口精神延续”

中国青年网舒城7月6日电(通讯员张梦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革命文化,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舒城县干汊河镇韩湾村,“龙河口精神”在一户人家的血液里热烈流淌着。八十多岁的韩克兰、胡昌坤夫妇俩是当时龙河口水库大坝的建设者,外孙余海洋,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延续红色基因,利用暑期时间在舒城县血浆站担任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红色基因传承团在无意间结识了余海洋,寻着奋斗足迹,跟随他,我们来到韩克兰老人家中进行采访,听着祖孙话家常,忆往昔,团队成员们真切感受到红色基因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图为红色基因传承团与韩克兰、胡昌坤两位老人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俞冰冰摄

忆峥嵘岁月,传龙舒精神

中午时分,烈日炎炎,余海洋早早在村口迎接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老人家中,对胡昌坤和韩克兰两位老人进行人物访谈。得知该团队前来了解龙河口修建事迹后,胡昌坤老人热情地向大家分享龙河口大坝修建过程中的真实经历。老人年轻时是民兵排长,当得知舒城此地为重灾区时,就自愿前往建坝前线,成为第一批大坝修建者。在建设期间,年轻的胡昌坤同志积极参与指挥部,亲自上场指导抗洪,并使用土法上马的方式,与当地百姓一起真出力出全力,为抗洪建坝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图为胡昌坤老人积极与红色基因传承团分享龙河口建设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柔摄

当被问到建设龙河口大坝过程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时,两位老人都有些热泪盈眶。

胡昌坤老人回忆起一次涨洪水的经历。因洪水上涨,大坝的一边突然塌陷,他的许多同伴因撤退不及时被来势汹汹的河水冲走,大部分同志的生命永久地停留在了水下。为截断湖水,减少牺牲,百姓和干部一起下水用身躯形成人墙抵挡住汹涌的洪水,在截流过程中老人的朋友谢大勇等人曾多次被洪水淹没也不言放弃。说到这里,胡昌坤老人感慨道自己只是幸运而已,因为在人墙第二次合拢时,老人也意外被水流冲入水中,多亏有石头阻挡才得以被救。

图为胡昌坤老人回忆大坝修建的难忘经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卓越摄

韩克兰老人则清晰地回忆起自己赶赴去修建大坝时年仅16岁,并于大年初一抵达了龙河口参与修建工作。据老人回忆,由于当年人员不足且资源匮乏,他们住着最简易的工棚,有的人甚至露宿工地,即使是三九寒天,也没有动摇他们修坝的决心。为加快工作效率,让大坝工程顺利完成,修建者们发挥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掀起工具改革,如挖土时创造了劈土法、洞室爆破法;运土时采用独轮车、平板车等二十多种革新的运输工具,这些都为大坝修建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供给。

图为韩克兰老人接受采访时回忆亲身经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月摄

话红色家风,扬龙舒精神

余海洋同学对外公外婆的英勇事迹深受感触。看起来含蓄内敛的他在说到外公外婆的经历时,脸上充满自豪。他在采访中表示,外公外婆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在外公外婆的教导下,他从小便有想要将他们的这种艰苦奋斗,万众一心,实事求是的精神传承下去的想法。因此,余海洋积极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每天前往血浆站进行志愿工作。

图为余海洋与红色文化传承团分享成为志愿者的初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冉阳摄

图为余海洋与外公外婆接受红色文化传承团采访时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束传瑶摄

在韩克兰等老一辈水库建设者的努力下,如今的龙河口水库发挥着防御灾害、灌溉良田、泽被后人的重大功能。而水库建设者所铸就的龙河口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子孙后代的血脉当中,它成就了红色家风,成为了一代代人在管家、治家中的处世之道,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滋养着他们的幸福生活,也造就出一个个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5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踏访民间觅乐舞,匠心复原呈八佾

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队员来到曲阜文化传媒公司彭门创作室,探寻最高祭祀礼仪八佾舞的风采。实践队员在前期进行了充分讨论,明确每位队员的分工,并通…… 佛尔云耳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传承篆刻技艺,弘扬中华文化

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来到曲阜著名篆刻家张博老师的工作室了解、学习篆刻艺术。张博老师自幼拜师学习篆刻,习印二十余载,为实践队员们细致讲解了篆刻…… 佛尔云耳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踏访民间觅乐舞,匠心复原呈八佾

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队员来到曲阜文化传媒公司彭门创作室,探寻最高祭祀礼仪八佾舞的风采…

传承篆刻技艺,弘扬中华文化

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来到曲阜著名篆刻家张博老师的工作室了解、学习篆刻艺术。张博老师自…

品味泰山古法豆腐,传承千年豆香文化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社会实践】品味泰山古法豆腐,传承千年豆香文化(通讯员:高志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继民俗传统,兴文化之光

(通讯员:柴佳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

净社区环境,传邻里温情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1日电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社区是居民生活的核心场所,它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也见证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最新发布

寻访台儿庄古城,探旅游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
云端之上,我们不说再见
通过此次线上三下乡活动,在这十天和同学们一起听课,我从每个课程的课任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比如: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根据上课的内容给同学们布置相关的…
福见新时代,青年勇担当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三下乡活动
[福见新时代,青年勇担当]7月初旬,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组织开展暑假“三下乡”活动,为进行党的宣传及调研在峄城区峨山镇河口村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大学生们积极开展演讲宣传活动,开展演讲合…
夯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
夯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中国青年网临沂7月20日(通讯员车欣颖)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的基本居住用地,是农村住房安居的重要保障。宅基地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促…
中国矿业大学“当您老了”社会实践团:深耕实践得新知,直击养老新动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首次超过14%,老年抚养比更是突破20%,老年人口服务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要结合满足老年…
泰院学子三下乡:心系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暑假,“苏州非主城区红色资源调研”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开展红色寻访、资源调研、编辑革命故事、绘制红色地图等实践…
湖北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让责任照亮未来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支教的日子仅仅剩下四天,尽管心中有很多不舍,但我知道,每一次的分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见,我的支教生活不会止步于此。这一次的三下乡让我成长了许多,学到了课本上无法学到的…
汇聚青年之智,打造长岛“电商直播海鲜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滴水涟漪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烟台市…
安徽学子三下乡:回忆渡江战役,追随先辈足迹
安徽学子三下乡:回忆渡江战役,追随先辈足迹中国青年网安徽合肥7月28日电(通讯员鲁子扬)为了深入了解党的初心使命和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引导有志青年将四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握时代机遇,担当时…
十堰学子三下乡:支教无限好
为了体验做老师的荣耀与辛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梦者—爱之舟志愿服务队实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特意报名参加我们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参加“三下乡”的活动,不仅是为…